薛君莉甘肃省康乐县第一中学731500
摘要:数学课堂是传递数学知识、启迪数学智慧的主阵地、主渠道。从教到学,从学到会,从会到用,再从用到创造,都是一连串能动的过程。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乃至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都要依赖与教师精心的设计,组织与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所以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实践活动发现师生互动
数学课堂是传递数学知识、启迪数学智慧的主阵地、主渠道。从教到学,从学到会,从会到用,再从用到创造,都是一连串能动的过程。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乃至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都要依赖与教师精心的设计,组织与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所以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
这学期的主要学习的内容是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这一部分知识学生以前基本没怎么接触到,但是在生活中可以见到很多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为了让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就需要学生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去发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例如在教学《平面的基本性质》一课时,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平面”,然后对照课本上的平面的概念进行思考,数学概念中的平面是不是生活中的“平面”。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平面具有延展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实践活动的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展开,问题也才会自然地被学生发现。教学时通过让学生亲自在实践操作发现问题,情绪高昂,思维活跃,整个学习过程完全处于自主参与的状态中。
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去拓展思维
在讲授“类比推理在几何中的应用解题”时,学生已经具备了对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的感性认识,现在要做的只是把他们做一下系统总结,进一步上升到理论高度,以便在数学学习中自觉运用。
要进一步使学生明白:合情推理具有猜测和发现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的作用,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但合情推理的结论未必可靠,数学结论的正确性必须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加以证明才能得以确认。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举几何中几个类比推理的例子,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对具体问题进行探究,从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感受运用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从而达到能对类比推理结果的方向有一个具体准确的把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水平出发,多角度、多层次地预设问题,学生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对类比推理的方法和形式进行加深,从而使学生主动地根据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外在的信息,建构当前事务的意义和性质。
自主探究,类比平面内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试给出空间四面体的性质猜想。逐步拓展,各小组讨论,能否在三角形和四面体中找到更多的类比结论。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大胆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知识形成过程之中,把创造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求知历程中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互相探究,互相讨论,不但使他们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要掌握其所以然。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潜力,拓展思维。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效果。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大范围地去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促进课堂师生交往
我们知道,《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标准》则反复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有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不仅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而且能使师生交往的关系融洽,在融洽的关系中比较轻松地获取了新知。在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以倾听者、交谈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获知他们的学习体验,知道他们在学习过程遇到了什么困难,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他们的学习中,与他们合作,共享经验知识,实现自我超越和共同发展。所以在实践活动中,可以使师生共同发展,在“共同发展”中更好地促进了师生的交往,使师生交往的关系更加自然、合理。
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
知识来源于实践活动。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催化剂”和“检验员”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学生才能更深刻地获得理解、更熟练去运用。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由课堂进入社会的大空间,拓展认知面,让学生能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审视、去分析、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学习与发展——中小学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7。
[2]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3]刘京海等成功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4]万福丁建福教育观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
[5]郭炳坤注重情境创设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数学通讯,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