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荣运芳
【摘要】构建一套合理可行的班级管理机制,对于从小培养小学生的个性与能力,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则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和谐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基地-----学校更应首当其冲,让学生也能做到和谐发展。而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一切习惯的养成期间,所以,构建一套合理可行的班级管理机制,对于从小培养小学生的个性与能力,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则是非常必要的。
一、不和谐因素
1、教师本身的观念问题。由于受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些教师本身就存在着观念的陈旧,这些陈旧的观念直接导致在班级管理中把学生当成被管束的客体。班级事务均由班主任一手操办,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没有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的班集体,不能算是一个健全的班集体,也就不可能形成高效运转的班级管理机制。必须有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班级事务管理,才能使他们在具体实践中受到教育。
2、社会大环境对于班级的影响。诚然,改革开放的形势给社会大环境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从而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大环境中不可避免的阴暗面,也会给学生造成消极的影响。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所在地。班级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感受和参与程度,影响到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发展水平,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效与质量,因此,班集体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教育学生、塑造学生、锻炼学生的过程。而身处一个什么样的班集体,对于学生的和谐发展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3、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作为参与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以及和谐发展的主要个体,小学生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首先,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与生活经验的不足,使他们本身在班级管理中需要有耐心的引导与培养,而不能操之过急,求全责备。其次,因为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必定良莠不齐,一些学生的落后思想与消极心理都对班级管理以及其自身的和谐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如何解决这些不和谐的问题,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在新时期中班集体建设“路子”的改变,首先解决教师观念的转变问题。
班级管理的宗旨和根本目的应该是以班级为活动载体,提供和创造学生主动成长的机会,以此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去感知、体验、判断,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班主任老师理应成为新形势下学校班集体建设的引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必须摆脱陈腐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克服主观意志决定一切的偏向,实现两个看:一看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和社会赋予教育的新的重任和要求,二看学生在这个大环境中的状态,变化和发展趋势。不断地创造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成为班级的主人,体现出班级教育的实效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看作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辩证地分析“社会大环境”与“班级小环境”的相互关系。班级小环境的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大环境的需求,同时又要克服和抵制大环境中的消极面给学生可能造成的腐蚀和侵袭。这样才能找到探索的方向。新形势下的班集体建设,学校和老师应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和创造宽松、民主的教育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使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三是班主任本身要有爱心、耐心与责任心
三、解决对策
那么,如何具体实践,通过班级管理来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呢?
(一)、要业精于勤。如果说班主任工作是一种极有创造性的工作那是绝不为过的。面对的是一群精力极其充沛与旺盛的学生,他们心中少有“准则”,过分信仰自我,每天都喜欢制造一些新问题,作为班主任的我竭尽全力地用心思考转化的突破口,极其耐心地做着四个方面的转化。
1、转化班风。我对班级学生做了静心的跟踪分析,利用家校联系等方式在最短时间内建立了学生的个性分析档案,利用这个班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我与学生合作完成了《班级管理条理》的修订,实行了力度较大的班级自主化管理。既使学生得到了尊重与常识的需要,又使学生得到了约束与监督的控制。我有意拉大了个人竞赛中加分与扣分的额度,在班级中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个人竞赛,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爱校爱集体的情结得到了强化,所以班级真正形成了“班荣我荣”的良好风气。
2、转化态度。许多学生却有些自以为是,喜欢标榜自我,爱耍小聪明,这一类学生大多是班中学习成绩相对较拔尖的学生。还有为数不少的弱势群体,则表现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面对这种或者浮躁或者落后的学习态度,我的确是费尽心机。我为此专门召开“态度决定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相关主题班会,在班级中反复声明“过程重于结果”“态度重于成果”的评判理念,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受到挑战意识的冲击,并比较自觉地转化为一种具体的行动。渐渐进入正轨后,我又加强了对作业态度,听课态度等方面的考核,让所有同学的一切态度都在比较规范的监控与管理中不断改进。目前我班的听课情况、作业情况,都有一定的好转。
3、转化习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终生受用,而不好的习惯则可以贻误终生。当然好习惯的养成是要精心培养的。我曾开玩笑地在班中说,走进我们班,就如走进了一个闹哄哄的菜场。为了培养他们认真早读的习惯,我召开了全班动员大会,在班级讨论中,让学生充分认识早读的要求与意义,并让他们慎重地签署了诚信协议书。为了纠正学生作业忘带的习惯,要求学生人手一份每日作业备忘录进行登记,这样做好后,学生的习惯渐渐地有了大的好转。
4、转化意识。学生固有的意识里会认为自己生来就是应该被管教的,而又常常不满于被人管教的无奈。这种矛盾的思想使他们往往会习惯性地为自己的犯错开脱责任。我接班后,向学生声明了自己的班级管理理念,即民主、自主的管理,其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学生的自主教育。现实中我们的老师常常会陷于两难的境地,比如看着不管很难受,看着管了又觉得吃力不讨好,所以我倡导自主管理的真实目的还是为了避免矛盾激化。老师从观念到行动处处强化自主意识,目的是要向学生证明你们完全可以教育管理好自己。
(二)要全心投入
班主任工作要做好不光要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更需要舍得倾注心力。
1、投入爱心。可能是受到女儿读六年级的影响,我对家长的焦灼和渴慕的心理有了更深的了解。所以现在碰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我常常换位思考,如果就是我的孩子?这样我就不会再安于坦然而将问题束之高阁,而会将问题转化为成因、对策等一系列积极的思考。
2、投入精力。为了做到反馈及时、监督有力,我设计了一周考评表,每天对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等常规进行考核,有时还要写上自己的评语,对学生中考核不准确、自评不客观的情况要予以监督和指导。建立每月的家校联系单,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三)要全面提升
班主任工作是很有挑战性的,要让学生真正信服于你难度是可以想象的。如果没有学习和提升,自然就跟不上工作的要求。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不断的摸索,而不断的摸索也就一定能提高自己。
1、提升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要求自己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善于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怎样用最合适的方法去教育学生是一门精深的学问,这就必须要多方学习。学习的途径是很广的,可以看书,可以参加培训,可以多听学生的建议,但我想最重要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向身边的班主任学习,吸纳别人成功的管理经验。于是在自己遇到班级转化中的棘手问题时,我也就有章可循了。
3、在新形势下的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组建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构建学生自我管理的机制,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开展班级活动时实施有效的三种激励方式,能有效地促进班集体的建设成效。
(1)组建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有人形象地说,班委会和团支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此话很有几分道理。班干部在班级起到核心骨干的作用,他们是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组建班委会,要重视班干部的选择和培养,让他们在班级生活中,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带领全班同学不断地进步。如果没有班委会的配合管理,必将导致“班心涣散”。因为,班主任全面管理班级工作,除了要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外,还要处理班级许多琐事和偶发事件,为此,班级工作要强化管理机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建立并健全学生自我教育及管理机构——班委会,让其成为开展班级教育的得力助手,班主任依靠他们开展工作,随时了解情况,随时解决一些不需要班主任过问的问题。那么,如何组建班委会?首先要使学生感到自己是集体的主人,并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参与班级管理,为达到这一目的,可向全班进行征集文章活动,用文章的形式,让学生献言献策,并使对班委的要求具体化,在这个基础上,选择一些素质较好的学生进行演讲,竞选班委,从而成立班委会,有了较稳定的班干部队伍,班级形成了一种团结向上的氛围,这样,具体事务就可以分配到班委会成员头上,他们有的负责全班的学习情况,有的负责考勤及卫生大扫除等事务,件件有落实,班干部各负其职,出现了问题,及时处理或反映到班主任那里。当然,作为班主任,要经常密切注意班干部的工作情况,教给他们一些处理具体事务的方法,检查他们的管理效果,并督促他们完善自我,以身作则,培养工作责任心,要求他们各负其职的同时,互相配合,互相协调,使班委会成为班主任的左右手,把自己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2)构建学生自我管理的机制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和独立自主素质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在班级的管理中,学生不仅仅是客体,更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及对学生的教育,都要经过学生的响应及接受,付之实施,才能使对班级的管理意愿及管理目标得于实施,因此在班级的管理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师生双向交往的方式,使对班级的管理及教育学生得到保证。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这一名言讲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经常出现见“事”不见“人”,以处理“事”为主,成为教师强制管理班级的重要方式。这种班级管理是让学生服从于“事”,顺应于“活动”,把自主和有活力的人,僵化为按“号令”行动的一种工具。要想形成一个和谐发展的班集体,必须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为同学服务、锻炼自己的机会
(3)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班集体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教育学生塑造学生锻炼学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才能使他们受到教育。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的建设呢?
第一,给学生明确的参与目标。目标具有导向功能,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在班集体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使班集体的目标变成为学生明确的参与目标呢在制订班集体目标时,老师要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即广泛听取每一位同学的意见和建议,经全班同学集体判定,制定成班级公约。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有利于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制订出班级其他规章制度,同样也要有学生参与,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订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这样,他们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
第二,给学生提供可行的参与形式。参与意识的培养需要有一系列的实实在在又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参与形式。例如可在班级学生自主管理中实行值日班长制,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做班长管理全班日常事务的机会,让他们在设计班级活动,维护班级秩序,处理班级事件中体验到自己对班集体的一份责任感与义务感。
第三,给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德国教育家赫乐巴特曾讲过:“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说明要搞好班级管理必须抓住缰绳,那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缰绳和关键是什么呢?我认为:以活动为载体,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就是搞好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缰绳。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班级活动,进行素质教育,才能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
(4)开展班级活动实施激励方式
班级活动能够形成一种令人感奋的外界刺激。它能触及学生的某种需要,并引起其心理活动的一系列反映,从而把他们潜在的尚未意识到的高层次的需要引发出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其把外界的刺激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在原有需要水平的基础上,对较高层次的需要产生积极的追求。因此,在班集体活动中应实施有效的激励:
①制订计划时,采取协商式激励。班级活动开展之前要制订周密的活动计划,班主任事先就活动的内容、方法、步骤,提出一些问题或建议和学生们协商,发动大家出主意、想办法。班主任对学生提出的合理意见、建议要尽量采纳,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作用和价值;对一些未被采纳的意见应作必要的解释,并且应充分肯定其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尊重与信任是班主任教育情感的体现,被信任则是学生“内驱力”产生的催化剂。会使他们思想更活跃,心情更舒畅,行动更积极。
②开展活动时,采用授权式激励。一位称职的班主任,不在于他埋头苦干了多少具体工作,而在于他能在创造性的宏观策划、指导班级活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把组织实施活动计划的权力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特点的角色,使学生既是制订者又是参与者。把权力交给学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它具有强有力的激励作用。当然,把组织实施班级活动的权力交给学生,班主任绝不能成为局外人,而是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学生尚还年轻,毕竟不成熟,在活动中难免有考虑不周、实施不力的时候,班主任要及时给予指正或扶持,切莫生硬地批评,要宽容、引导,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取得“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这样,能产生强有力的激励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主人翁的作用。
③总结活动时,采取褒扬式激励。活动结束后,应立即进行总结讲评,以褒扬式激励为主,对所有学生在班级中的出色表现,甚至是点滴的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使每位学生都有“心满意足”之感。运用褒扬式激励,要求班主任要善于发现班级活动中每位学生表现出的可贵的精神品质和“闪光点”,要善于在对个人进行表扬的同时,对集体的力量、团结协作的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不仅能正确地认识个人的作用和价值,而且认识到一旦脱离集体,个人是微不足道的。
总之,教师只要紧紧抓住学生的需要,把握住教育时机,区别不同的对象,运用恰当的激励方法,就会把教育者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心理需求;就会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在同伴卓越的表现中,汲取营养,接受强有力的正向刺激,去寻求更高更新的目标,从而争取更大的进步。
诚然,新形势下的班集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靠学校教育的力量是不够的。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效应,还应将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有机地整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戚建庄主编《班主任工作艺术[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1年。
2、刘芳主编《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