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桓台分院口腔科山东淄博2564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疗法对于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我院所收治的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口腔正畸治疗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了口腔正畸结合修复疗法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以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应的并发症。结果:(1)两组患者均为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3)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口腔正畸结合修复疗法在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治疗中的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且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口腔正畸结合修复疗法;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治疗;应用效果;治疗效果
本研究选取了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间40例我院所收治的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调查,探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疗法对于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实用价值[1~3]。具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间40例我院所收治的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组间分布为实验组(n=20)与对照组(n=20)。实验组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治疗男女比例10/10,年龄分布在18~53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22+0.24)周岁。对照组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治疗男女比例为11/9,年龄分布在17~55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11+0.22)周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统计结果无差异(P>0.05),可比性校准结果合格。
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到本次实验调查当中。
排除标准:(1)两组患者中的病情极为严重者。(2)拒绝加入本次实验研究者。(3)罹患精神病或有精神病史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以后均进行了有效的治疗。在治疗之前对患者的口腔以及牙区的缺失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对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了患者相应的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给予患者口腔正畸治疗。
1.2.2实验组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之上,加用了口腔正畸结合修复疗法的治疗方法,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采用直丝弓矫正患者错合的牙齿,对患者的牙齿进行修复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不同选择不同的义齿进行修复,其中18周岁以下的患者给予活动义齿修复,18周岁以上的患者给予烤瓷冠桥修复,并佩戴相应的牙齿保持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以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应的并发症。其中疗效的评价标准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牙齿整齐坚固,患者的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牙齿整齐程度有所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有所恢复。无效:患者的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没有变化。总有效人数=显效人数+有效人数。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进行比较,发现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见表1。
3讨论
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口腔保健意识也逐步的得到了提高,目前口腔健康以及牙齿美观已经受到了广大患者的关注。因此本研究选取了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间40例我院所收治的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调查。
经过本次实验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口腔正畸结合修复疗法对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治疗中的效果良好,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相对较高,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推广[4~5]。
参考文献:
[1]邓甜,李泽宏.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患者的疗效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9):49-50.
[2]高瑞,杨雅棋.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畸形伴牙列缺损的疗效[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18):58-59.
[3]余美婵,张小芳,李祖进.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畸形伴牙列缺损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5):644-645.
[4]张华利.口腔正畸结合修复疗法在错畸形伴牙列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5):47-48.
[5]刘盛红.口腔正畸结合修复疗法在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8,34(0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