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10例临床治疗分析

/ 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10例临床治疗分析

郭向东张治成李莹

郭向东张治成李莹(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R7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4-0072-02

【关键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治疗常规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suppurativeotitismedia)是中耳黏膜、骨膜以至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长期或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本病特点,是耳科的一种常见病。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为非危险型及危险型两类。非危险型又称单纯型或管鼓室型,病变局限于黏膜层;危险型包括骨疡型和胆脂瘤型。骨疡型者病变累及黏膜、骨膜及骨质,引起骨炎、骨髓炎、骨质坏死、肉芽组织形成,并可破坏周围骨质。胆脂瘤型则为中耳腔内形成胆脂瘤团块,其发生可由于外耳道上皮经鼓膜穿孔移行至鼓室,或由于鼓室慢性炎症后鳞状上皮化生,称为继发性获得性胆脂瘤;但也可继发于上鼓室通气不良,致松弛部鼓膜袋状凹陷,形成囊状,继而上皮脱落积存致成,称为原发性获得性胆脂瘤。胆脂瘤形成后逐渐增大,压迫周围骨质,渐被吸收破坏,炎症向周围扩展引起并发症。

【临床表现】

1.单纯型最常见,多由于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鼓室所致,又称咽鼓管室型。炎性病为主要位于鼓室黏膜层,鼓室黏膜充血、增厚,圆形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及腺体分泌活跃。临床特点为;耳流脓,多为间歇性,呈黏液性或黏液脓性,一般不臭。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脓量增多。鼓膜穿孔多为紧张部中央性,大小不一,但穿孔周围均有残余鼓膜。鼓室黏膜粉红色或苍白,可轻度增厚。耳聋为传导性,一般不重。乳突X线摄片常为硬化型,而无骨质缺损破坏。

2.骨疡型又称坏死型或肉芽型,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组织破坏较广泛,病变深达骨质,听小骨、鼓窦周围组织可发生坏死;黏膜上皮破坏后,局部有肉芽组织或息肉形成。此型特点:耳流脓多为持续性,脓性间有血丝,常有臭味。鼓膜紧张部大穿孔可累及鼓环或边缘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并可经穿孔突于外耳道。传导性聋较重。乳突X线摄片为硬化型或板障型,伴有骨质缺损破坏。

3.胆脂瘤型胆脂瘤非真性肿瘤,而为一位于中耳、乳突腔内的囊性结构。囊的内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囊内充满脱落上皮、角化物质及胆固醇结晶,囊外侧以一层厚薄不一的纤维组织与其邻近的骨壁或组织紧密相连。由于囊内含有胆固醇结晶,故称胆脂瘤(cholesteatoma)。耳长期持续流脓,有特殊恶臭,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物质,奇臭。一般有较重传导性聋,如病变波及耳蜗,耳聋呈混合性。乳突X线摄片示上鼓室、鼓窦或乳突有骨质破坏区,边缘多浓密、整齐。

【诊断常规】

诊断要点

1.非危险型(单纯型)

(1)耳流脓为间断性,其发作与上呼吸道感染或耳内误进水有关。

(2)听力减退,程度可有不同。

(3)多无耳痛,急性发作时可有胀闷不适,可有耳鸣。

(4)检查可见分泌物为黏液脓性,脓量于急性发作期增多,但脓液无臭味。

(5)鼓膜穿孔位于紧张部,穿孔大小及形状可不同,如呈中心性小穿孔、肾行穿孔或大穿孔,但鼓膜均有残留边缘,鼓环无破坏,经穿孔可见鼓室黏膜光滑。

(6)乳突X线片呈硬化型,无骨质破坏。

2.危险型包括骨疡型及胆脂瘤型,或两种病变同时存在。

(1)耳流脓为持续性。

(2)听力减退,原发性获得性胆脂瘤患者多继发于鼓膜内陷,由咽鼓管功能不良致成,或有分泌性中耳炎史,因此病史中听力减退可发生于耳流脓前数年或十数年。

(3)一般无耳痛、头痛、眩晕症状。

(4)检查耳内分泌物常为脓性,稠厚、有臭味,合并胆脂瘤时,可有胆脂瘤上皮拭出。

(5)鼓膜穿孔,骨疡型者多表现鼓膜大穿孔,破坏重,常波及鼓环,鼓岬黏膜红肿、肉芽组织增生,或形成息肉堵塞外耳道;胆脂瘤型者穿孔多位于鼓膜松弛部或后上边缘性穿孔,穿孔内有胆脂瘤上皮积存,上鼓室外侧壁骨板处可有破坏,或骨部耳道后上壁塌陷,或骨壁穿破形成空洞。

(6)乳突X线片或CT扫描,可显示上鼓室鼓窦扩大,或乳突内可见骨质破坏之密度减低区,胆脂瘤型者可见边缘清楚的透光区,并应注意周围骨壁,如脑板:乙状窦板及耳道后壁等骨壁完整性。

【治疗常规】

1.单纯型治疗原则为预防再发,炎症控制后行鼓室成型术恢复听力。炎症期应取局部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合理选择用药,急性发作感染重者可配合全身应用抗生素,局部脓性分泌物多时,可用负压吸引、局部滴用抗生素滴耳液,如复方新霉素、泰利必妥、氯霉素甘油等。干耳3个月后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型术。平时则应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防止耳内进水,并积极治疗鼻及咽部疾患。

2.危险型应尽早行手术治疗,清除病变组织,预防并发症,根据病变情况选择术式。如采用上鼓室鼓窦凿开术、乳突根治术(完整耳道壁或切除耳道壁)、改良乳突根治术等,并考虑一期或二期行鼓室成型术。

参考文献

[1]金晓杰,江一鸣,赵纪余.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几种易感菌抗菌特性[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8(7):440.

[2]吴展元,林尚泽,王正强,等.耳鼻咽喉科学[M].贵州:贵州科技出版社,1992.143.

[3]金有豫.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86.

[4]梁忠,杨湘宁,刘俊捷.鼓膜2次穿刺灌洗经耳鼓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3(19):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