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

曲召福

曲召福

(双鸭山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型食管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选择15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对其进行胃镜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早期食管癌位于胸上段6.7%,胸中段74.7%,胸下段18.6%。内镜下可见糜烂型34%、斑块型52%、乳头型8%、隐伏型6%。组织学见原位癌18.7%、黏膜内癌21.3%、黏膜下癌60%。结论联合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胃镜检查;组织病理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R7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6-0135-02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恶性肿瘤,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中第四位,其侵袭转移是食管癌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早期食管癌是指癌组织局限于黏膜下层,未累及基层,更无淋巴结转移,其中包括原位癌、黏膜内癌、黏膜下癌[1]。早期食管癌可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易与返流性食管炎相混淆,到了食管癌晚期才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等症状。因此在我国临床就诊的食管癌患者90%以上都已到中晚期,5年生存率极差,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虽然食管癌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虽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其仍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大疾病,若食管癌能够早期发现并早期手术切除,则患者预后效果理想,患者存活几率也较高[2]。本文对早期食管癌患者的胃镜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进行探讨和分析,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病理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在本院确诊并手术治疗的15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病理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5例,女性45例,男女数量之比约为2.3:1。年龄27-84岁,平均年龄50.9岁。肿瘤的发生部位:位于胸上段10例,占6.7%;胸中段112例,占74.7%;胸下段28例,占18.6%。早期食管癌患者入选要求:①患者食管内未见明显肿块,X线仅见黏膜改变。②临床表现:只有轻微的症状,可进普食。食管内有异物感、烧灼感、轻微的吞咽不畅、背痛和胸骨后疼痛。③少数患者可见呃逆、上腹痛、腹胀、烧心等。对比患者的临床表现、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理切片的制作和分析方法①标本固定:用10%的福尔马林将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浸泡24h后,常规脱水,石蜡包埋。②切片制作:用切片刀将含有标本的石蜡块切成小于4微米的切片,然后利用苏木素-伊红染色。③阅片:将制作切片放于显微镜下光镜观察。

1.3病理分型食管癌内镜下分型为糜烂型、斑块型、乳头型、隐伏型。糜烂型:病变处食管黏膜凹陷,边缘不规则,呈地图样。糜烂区可由渗出物及残存的正常鳞状上皮“小岛”。斑块型:病变处黏膜肿胀高起,表面粗糙不平,边界清楚。乳头型:病变处黏膜高起呈乳头状或息肉状,突入管腔内,偶见乳头表面糜烂区。隐伏型:病变处既不高起,也不凹陷,病变处黏膜略呈粉红色,黏膜毛细血管充血。

1.4组织学分型分为原位癌、黏膜内癌、黏膜下癌。原位癌:又称上皮內癌、浸润前癌。表现为异型上皮累及食管上皮的全层,极性消失,病变区癌组织可增厚或变薄,基底膜完整。黏膜内癌:又称早期浸润癌,在食管原位癌的基础上,有少数癌细胞穿破基底膜,呈条索状或雨滴状侵及黏膜固有膜内火黏膜肌板,但未进入黏膜下层。多表现为表面扩散生长型、腔内生长型。黏膜下癌:食管原位癌穿破黏膜肌板,累及黏膜下层,但未累及肌层。

2结果食管癌内镜各型所占比例:糜烂型34%(51/150)、斑块型52%(78/150)、乳头型8%(12/150)、隐伏型6%(9/150)。组织学分型各型所占比例:原位癌18.7%(28/150)、黏膜内癌21.3%(32/150)、黏膜下癌60%(90/150)。

3讨论

我国食管癌发病情况男女比例约为2:1。病因常与吸烟、酒精、热饮料、饮食因素、环境因素有关,有学者提出食管癌高发区人群血清雌激素水平过低和雄激素水平过高及其比例改变可能是决定食管癌变和易感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提示高雌激素水平可能起拮抗食管癌的作用。食管癌好发部位主要位于食管中下1/3段,早期可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晚期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其最典型的症状[3]。食管癌的发生及演变过程是一个连续谱段式的过程,首先是食管鳞状上皮的不典型增生,从轻度、中度,再到重度,然后形成原位癌、黏膜内癌占、黏膜下癌。

内镜检查是诊断早期消化道肿瘤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要加强对50岁以上、有肿瘤病史、食管癌家族遗传倾向等高危人群的检查和随访,若患者食管内有异物感、烧灼感、轻微的吞咽不畅、背痛、胸骨后疼痛或有呃逆、上腹痛、腹胀、烧心等不适症状也要加强食管方面的检查。要重视食管癌的早期症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胃镜检查技术,做到对食管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本组资料分析结果,早期食管癌发病率男女数量之比约为2.3:1。肿瘤的发生部位,位于胸上段占6.7%,胸中段占74.7%,胸下段占18.6%。食管癌内镜各型所占比例,糜烂型占34%、斑块型占52%、乳头型占8%、隐伏型占6%。组织学分型各型所占比例,原位癌占18.7%、黏膜内癌占21.3%、黏膜下癌占60%。

综上所述,虽然组织病理学检查时间比较长,切片的制作过程比较繁琐,难度系数较高,但是对于观察肿瘤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方面具有优势。所以内镜检查结合组织病理学诊断是早期食管癌必要的诊断措施。联合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早期食管癌的详细分型及演变特点,可推断出患者的疾病发展趋势,可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能够给临床工作人员提供有益及可靠的参考依据,结合目前新治疗方法,使患者尽可能得到创伤小、效果好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吴满意,任景丽,杨G鹏,葛晓晴,王宪远,吴会芳,胡桂明,王立东.541例食管癌临床病理特点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意义[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2):167-168

[2]郝兆星.浅表型食管癌的临床及病理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2):234-235

[3]曹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学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3):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