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彤彤丁春梅赵铎辽东学院师范学院118000
摘要: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意味着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而且是在教师引导帮助下的一种再创造过程,这就是一种创新。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关键词:创新数学教学主体地位
一、注重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由浅入深地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数学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要“会学”,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以及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数学思维方法的提炼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家的思维过程,从而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猜想
青少年学生乐于表现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但由于独立判断、自我探究、逻辑思维的能力还不强,容易人云亦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克服单纯或单角度的思维定势,努力创设情境,转换角度,让其认真思考,突破从众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迷信权威、书本、教师,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三、营造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氛围
1.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
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是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首先面对教材,满足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把学习的责任从老师移向学生,把发展的主动权毫无保留地交给学生,要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在丰富多样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潜能就会获得充分释放。
3.重视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基础教育阶段青少年是最具有创造力的,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丰富的书本知识,更需要进行广泛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因此,作为教育者要根据青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让他们更多地去动手、去实践,从动手和实践活动中去汲取养料。创设较多的解决问题的机会,使他们拥有更多的独立与自由,有益于创造人格的塑造。
4.多让学生感悟身边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回归到实践,学生喜欢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新知识,通过实际问题提炼出数学概念,感悟新知识,能够培养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意识,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对数学知识应用的意识。
四、数学创新教育的措施及方法
1.开展创新教育要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数学知识时,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科学发展、生活实际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提倡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大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想像力,引导学生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这一切都源于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
2.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尤其在新课程教学中,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地探索,主动去挖掘知识、获取知识的过程。
3.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
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即探索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如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归类鉴别等等,使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技能、形成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