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261300
摘要:小学科学的学习中,实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通过科学有效的实验,能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巧妙复习旧知识;通过实验操作、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积极拓展实验的内容和空间,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水平,从而提高了小学科学学习成绩。
关键词:实验创设情境巧妙操作激发兴趣创新拓展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以下教学方法来提高小学科学实验的操作水平和操作能力。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巧妙复习旧知识,让新旧知识点串联在一起
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多样的实验方法,巧妙地安排新异有趣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创设寓教于乐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动力,主动探索。
例如,教《瓶“吞”鸡蛋的秘密》时,教师先演示一个瓶“吞”鸡蛋实验,即把剥好的鸡蛋放在瓶口上,鸡蛋卡在瓶口上并没有掉下去,这时教师将点燃的纸迅速放在瓶子里,然后把鸡蛋放在瓶口上面,鸡蛋像是被谁施了魔法一样,突然掉了下去。学生被这一新奇的现象吸引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达到了最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巧设悬念,创设多种新情境,让学生把原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新情境中,使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
例如在《导体、绝缘体、半导体》一课教学中,教师先出示——电路板,紧接着提问:“有什么方法使小灯泡变亮?”学生答:“用一根金属接在开关两端,就能使小灯泡亮起来,这样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小灯泡亮与不亮来证明该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让新旧知识点串联在一起。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实验和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较重,但这种好奇心有时只能停留在好玩、新奇的水平上,停留在给以解释的水平上。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学生把平常的好奇心发展成为“科学的好奇心”,扩大学生兴趣的范围,引发学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现象,从而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溶解现象》这一课时,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方糖和高锰酸钾能在水中溶解后,就有学生问:“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在水中溶解?”这时,我不作任何解释,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找答案,让他们把油、盐、面粉、粉笔末或一些自带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进行实验。通过自己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此时学生兴趣高昂,人人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游戏活动一般有比赛、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
例如,在教《怎样认出它们》一课时,在学习了用摸的方法认识东西之后,设计一个摸袋子游戏,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装有铅笔、橡皮、糖、小刀、硬币、花生等东西,要求学生不准看,只能用手伸进去模,比一比谁摸出的东西最多,最后把东西倒出来看,究竟摸对多少,摸对了的同学开心得不得了,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科学课的理解。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利用各种小实验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教师要选择学生生活实践密不可分的小实验,或配合课堂教学的系列实验或补充实验,或有趣味的和新颖的实验等。另外,还要拓展实验的空间,将实验由课堂向课外、教室向家庭、学校向社会延伸。其形式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开放实验室、建立家庭小实验角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由于时间充裕、形式多样,加上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个性差异,更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实验室就是在规定时间将实验室向学生开放,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放手让学生开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活动。这样,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自主发展,并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积极自主地进行动手实践;家庭小实验角就是鼓励一些有条件的学生在家中添置少量的仪器或准备一些实验的代用器材,开展一些个人感兴趣的、自己设计的小实验,让这些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实验、去创新。这样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不断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科学实验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改革创新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