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成就数学课堂的精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1

课外阅读成就数学课堂的精彩

崔晓萍

常州市武进区花园小学崔晓萍

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常常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上课怕动脑筋,怕做数学作业,考试成绩较差,让教师感到头痛,让家长感到头痛。老师和家长往往把这部分学生列为“差生”。在实际情况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眼中的这些“差生”,往往差在对数学题意的理解上。同时,学生智力发展的诊断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数学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而且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

一、课外阅读让课堂超越现实,实现现实与历史的对接

如果在课堂上单单靠教材文本知识,是远远不能让孩子们认识到数学的博大精深、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的。课外阅读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我们班凡是数学不好的学生谈到数学、数字,就觉得枯燥乏味,头痛提不起任何兴趣。于是我想了个办法,从数着手,引导学生到课外去阅读数的起源、古代各国的数的各异形态、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历史等等,学生都纷纷找来了丰富的素材,在数学课堂上组织了一次“数”的交流:古巴比伦数字、古中国数字、古罗马数字等图片展示及文字说明,让学生穿越时空步入历史,亲历了一场数的演变史。学生感言颇多:“数真是太神奇了,原来是这样演变来的;读了这么多的课外资料,第一次发现数学这么有趣,好像把我带到了神秘古国。”一场阅读拯救了学生厌恶数学的情绪。

二、课外阅读让课堂超越教材,实现教材与生活的和谐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

在苏教版教材中第十册中学习质数的概念,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比较陌生,为了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采用了一段关于质数的新闻报道: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一位26岁的学生近日发现了已知最大的质数。这个质数可写成2的20996011次方减1,拥有6320430位数。这是人类发现的第40个梅森质数。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2日报道,这位名叫迈克尔·谢弗的化学工程学研究生是“因特网梅森素数大搜索”活动的志愿者。他花费了两年时间,于11月17日发现了这个质数,但目前才得到验证。此前人类发现的最大质数也是一个梅森质数,有400多万位数。

三、课外阅读让课堂超越学科,实现学科与学科的互通

在教学年月日这节课内容,我意识到不单单是数学方面的知识,比如在教学闰年的判断方法时对于整百年份数的判断,书上只有一句注释。这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的,他们很想探究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时我故意卖了关子,想知道的话我们课后可以去查一下资料。课后同学们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去图书馆查,有的网上查,有的向人请教……汇报交流的时候,有的孩子说到原来数学知识还跟天文知识有关呢,还有的孩子说到我是上网查的资料,上了电脑课还真有用。把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提示学生自己开展课外阅读,突破了一般数学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课内与课外很好地结合起来。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不仅解决了课堂中的学习不到的知识,而且能让他们乐此不疲去发现,去探索,学到比知识更有用的方法。

四、课外阅读让课堂超越知识,实现知识与情感价值观的双赢

在“圆的周长”一课中,我们看到这样的镜头:教师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并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学生实验操作后汇报,最后一个小组的代表汇报如下:我们小组将一个直径2厘米的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量得圆的周长是6.28厘米。我们算出周长是直径的3.14倍。教师很惊讶他们居然是这样得到结果的,虽然很精确但很显然是造假了,不可能量出6.28厘米,学生纯粹为了投老师所好……这时教师并没有笑纳学生的回答,神色凝重地对同学说“听了刚才这一组的汇报,你有什么想法吗?”“说实话,我十分佩服这组同学的能力,我们先来看段介绍,让同学们来判断吧!”然后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刘徽的割圆术、祖冲之的圆周率在我国古代数学理论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等课外资料,“你们知道吗,这个3.14可是我们祖先经过漫长岁月的探究才得到的,我们能这样来运用祖先的智慧吗?”刚才那组汇报的同学顿时低下了头,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课后这位同学向老师承认了错误,是从书上看到的结果。虽然临时改变教学步骤,把一段课外资料纳入课堂教学中占用了一定的时间,但是却及时纠正了学生价值上的偏差。

我们要重视知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但更要关注其中负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在这关键时刻正是这段课外阅读资料功不可没地实现了知识与情感价值观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