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杨光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注重课堂的导入技巧。本文简要介绍了几种行之有效的导入技巧,旨在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物理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导入策略;教师;学生
物理课的导入技能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导入的作用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明确学习的目的、要求,为学好新知识做好准备。而有效地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于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内容,导入便不会相同。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教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下面笔者就通过一些具体的课例探讨一下初中物理课导入的一些技巧和策略。
一、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
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学习的目标,这是初中物理课导入最常用的方式。良好的导入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也不会感到很茫然突兀,接受起来也很自然。但这种方法必须是将要学习的内容跟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有联系,最好是前一节课知识的延续。比如,在学习欧姆定律内容后,接下来研究运用欧姆定律进行测电阻。教师首先投影以下问题:问题一:欧姆定律的内容和数学表达式是什么?问题二:如果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3V,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是0.5A,那么你能知道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问题三:我们实验桌上有一个阻值不清的定值电阻,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阻值吗?课题引入通过设计几个问题复习旧知,很自然地将知识链接到伏安法测电阻的课题。又如在学习“内能”这一知识点时,先复习分子动理论,使学生的思维会聚到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知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再复习动能和势能的知识,通过这两个知识点的复习,学生自然提出分子是否具有动能和势能,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与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有何区别的问题,很自然地导入内能的新课。
二、问题导入
在教师讲课之前,提出一个学生不明白,但又十分感兴趣的问题,会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表演气功的大师,为什么在胸前放一块石板后,再用铁锤敲打?或躺在布满铁钉的木板上睡觉,这时可让学生想,若是一根铁钉,这位大师他还敢睡在上面吗?等等。这些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学生的思维及时带入活跃状态,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角色。教师也可以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直观演示实验导入
采用直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为了创设物理情境,教师讲课之前做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到既不可思议,又十分有趣,学生注意力自然会集中到研究对象上来。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可以用玻璃杯、水、纸片做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玻璃杯盛满水,盖上纸片将杯口倒过来时,纸片会掉下来,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纸片并没有下落。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纸片不会落下来,是受什么的作用呢?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激起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迫切要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积极地与教师一起共同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又如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细绳的一端系住一把铁锁头,制成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铁锁头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接贴近鼻子,然后放手,使铁锁头摆动起来,这时很多学生都会替教师担心,生怕铁锁头会碰到教师的鼻子,但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铁锁头并没有打到教师的鼻子。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问铁锁头为什么不会打到教师的鼻子呢?这为学习机械能守恒做好了准备,通过实验演示后提问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前概念导入
学生的前概念与物理规律往往有很大的差距,这些错误的前概念不动摇,正确的物理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就建立不起来,所以课题引入时把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彻底暴露出来,既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又为学生掌握正确的物理规律铺平了道路。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学生有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错误前概念。课题引入时先让学生观察桌面上的小车,用力推它,小车动起来,不用力推,小车不动,再让学生猜想力和运动的关系。学生很容易就判断出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才能运动,不受力就不会运动,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错误结论,然后教师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学生就在头脑中产生矛盾冲突,不会轻易相信教师提出的观点,就急于想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又如,在研究摩擦力这一问题时,找一块磁性的围棋子(或者带有磁性材料的玻璃砖),把它粘在磁性黑板上,问学生围棋子(或玻璃砖)没有掉下来的原因。学生都会回答是因为黑板给围棋子(玻璃砖)的吸引力这一错误的答案,教师再告诉学生大家的判断是错误的,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激起学生对摩擦力的好奇心,使其带着很强的探究欲望投入到摩擦力的学习中来。
五、多媒体视频导入
通过录像和多媒体创设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动机与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光的反射”时,通过一段电影视频的剪辑,利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把敌人和战马的眼睛照花,马眼睛被光刺疼,摔倒在地,成功击败对手的一段视频。然后让学生复述视频内容,自然就与光的反射联系起来。又如在学习惯性知识时,通过播放朱朝辉骑摩托车成功飞越黄河和柯受良骑车飞跃长城的视频,学生观看完视频之后,视觉受到很大的冲击,印象深刻,激起了很强的学习欲望,学习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学习内容上,使学习内容充满了悬念。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六、生产和生活经验导入
讲枯燥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记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会使学生感到抽象的物理概念就在我们面前,很容易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现象看来很奇妙,但用物理定律来解释,其实是很简单的问题。如在对“汽化和液化”这一节进行教学时,笔者通常采用让学生先自学,然后在黑板上列举出以下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自学后来找出答案。问题为:1.衣服洗湿了,为什么会干?2.露珠是怎么形成的?3.水开了,会冒“白气”,“白气”是什么?4.为什么炎热的夏天游泳上岸后会觉得冷?……通过从实际生活经验导入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变被动的接收方式为主动的探索学习方式,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七、游戏导入
在新课教学前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通过游戏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游戏能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变枯燥的复习为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对于游戏,人们总是乐此不疲。我恰好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巧妙地引入课题。在讲密度这节课时,笔者先准备了两个一模一样的亚铃,其中一个用泡沫制成的,另一个是用石膏制成的。上课时,找一名身体很壮的同学与笔者一起比赛,看谁举亚铃次数多一些?学生举的是石膏制成的亚铃,笔者举的是用泡沫制成的。结果不言而喻。在笔者获胜的同时,问学生,谁想看看老师的亚铃?当某位同学想要看的时候,笔者把亚铃抛向那位学生,学生们在惊慌之中发现笔者能获胜的原因:体积相同的两个物体,质量却相差这么大!此时,笔者因势利导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又如在讲大气压时,笔者与学生比从瓶中向外倒水,笔者和一名学生拿着矿泉水瓶向盆中倒水(比赛规则是不许用挤压的方法向外倒水),此时,笔者把瓶上粘的一块透明胶布揭下,水很快地向下流,学生见此情况,也揭下自己瓶上的透明胶布,但水流还是很慢,最终笔者获胜了。这时,笔者揭示了笔者自己的瓶子上扎了一个眼,而那位学生的瓶子上没有。便问:“为什么这个眼就能保证老师大获全胜呢?这节课就能告诉大家这个秘密!”就这样,笔者和学生共同进入了新课的探索之中。游戏紧张而有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与新课相关的知识点上,教学导入的效果非常明显,同时也感到物理课生动、有趣、还有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许多,如图片导入、实物演示导入、实验操作导入、类比导入、反问导入、悬念导入、尝试练习导入、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导入等等,不一一而论。无论使用哪种导入方法,教师都要视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师个人教学风格择善而用。在此,笔者值得说明的是,导入设计的时间不能过长,应控制在课堂伊始的3-5分钟之内。此外,课堂导入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发展与情感体验,使之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宁中学
邮政编码:22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