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青岛市第二十一中学山东青岛266000)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技能,是一个高级的心理过程,它能显示出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力。学生之所以“怕”作文,有技术性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缺乏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一切求知的原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好奇心,也就没有探索的欲望。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这其中的“热爱”可以说就是兴趣,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爱上作文,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理想境界。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呢?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1.赏识教育,发现“闪光”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记住的大多都是体验,影响终生的是那些深刻的体验。大多爱上写作的人都有相似的经历,爱上写作不是因为文章发表,也不是因为文章获奖,而是难忘于教师曾经把他的文章当范文来读。基于此,我在写作教学中不断尝试赏识教育。
在《需要》的作文讲评课上,为了让各个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都能够受到“赏识”,我采用了“发现“闪光”四环节“,让班级大部分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环节一:一见钟情。
投影出示,吸引人的标题
《鸟儿需要广阔的天空》、《花朵需要绿草》、《人生路上需要掌声》、《我需要妈妈的唠叨声》、《自信需要成功》
环节二:佳作亮相。
选取《向日葵需要阳光》这篇感情真挚、描写真切的文章,学生范读。
环节三:片段拾贝
从十个同学作文中划出精彩之笔,其中有形象的细节描写,比喻、拟人、排比等生动的语言,有首尾圆合、环境描写的珠联璧合……。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体验成功的快感。
环节四:昨日辉煌
老师为学生朗读上一届学生的考场高分作文《绿草需要阳光》。
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孩子的文章当范文,也不可能所有文章都达到范文的标准。但每篇文章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通过以上四个环节放大了这种”闪光点“,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句、段、篇“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这样一来,孩子们就有了写作的自信,这种自信就会慢慢转化为写作的动力。有了兴趣,自然也就不会把写作当成一种负担了。
2.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炊。客观事物通过知觉——信息进人大脑的门户,成为儿童作文材料,一般说来大致需要经历三步:“摄取”——“叠印”——“筛选”。心理实验证明,就在感官脱离具体事物的一瞬间,这一事物在人脑中的印象便立即开始淡化,部分地失去了原有的丰富性和鲜明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表象便无可避免地受到遗忘的淘汰和筛选,但同时又受到新的映象的辉映和烘染,从而发生一系列变化。一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可能被削弱、冲淡、消失了,而另一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则可能被加强、浓缩、凸出了,长期贮存在记忆系统之中,成为库存的作文材料。可以说,作文的过程,就是把头脑中的映像与当下的作文题目建立联系,提取信息,记录到纸上的过程。素材,是学生写作文的“米”。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前搜集素材最有效的办法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那么到底怎么去观察生活、了解大千世界呢?要引导学生观物、察人、品事,“做生活的有心人”。但是课堂的活动空间毕竟有限,见闻和体验相对单薄,丰富素材也应该是语文老师的分内职责,于是我把语文课堂延伸到了生活的大千世界中。
景物描写的写作指导课。恰巧春暖花开,生机盎然充满了整个校园,感谢大自然给我的教学提供了如此完美的契机。我带领学生参观了整个校园,并且提出了相关要求:有序观察、捕捉特征、联想想象。孩子们切身地感受了春草的生机勃勃、花草的万紫千红,小鸟的顽皮灵动;还有陶行知雕塑给学校带来的人文气息;那棵参天大树给校园带来的生命厚重。孩子们在观察中发现了这一切,有的孩子说:老师,来到初中这么久,这节课是我第一次如此认真主动地想要了解校园,关注校园。有了亲身体验,积累了素材,文章自然也就信手拈来了。
寒假里,我组织学生参观了康有为故居、鲁迅公园、海尔科技馆、德式官邸旧址等人文景观;周末里,带领学生去人潮中义卖报纸,让学生亲自体验爱心的付出与收获的快乐。在日后的学生习作中我欣赏到了《义卖开启人生新体验》、《美丽的青岛,我爱你》、《科技离我并不遥远》等佳作,篇篇是生活体验,句句是真情实感。我想这就是兴趣写作吧。
3.引导阅读,为写张本
在学生的体验中,阅读是一种很好的间接经验。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书籍也是一种学校”,也是提高写作的一种捷径。阅读人物传记可以培养高尚情怀,阅读科技小品文可以提高科技意识,阅读散文可以感悟人生,阅读小说可以丰富情感。读一本书就好像是与作者对话,学习优秀的范文是学习写作的必由之路。
我和学生一起精选古今中外优秀著作,根据书目,孩子们每人准备一本,放置班级读书角,大家相互借阅,以两周时间为界,通过以下活动培养阅读兴趣,交流阅读体验,丰富写作素材。
三分钟演讲。学生有感情地背诵所读篇目中的一个片段。因为这个片段是孩子最喜欢的,所以读来大都是声情并茂。学生选择语言精美,意境深邃的段落,也有选择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细节描写片段。这本身就是最佳的写作指导。有时我还会把握时机进行片断作文训练,对该生所朗读片段中的某人、事、物、景、情进行片断的描绘、记录,字数往往二三百字即可。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到有东西可写,而且使他们有一种急于把内心感受倾吐出来,不吐不快的激情。
接力日记。帮助学生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每天一个学生将阅读体会写在这本全班传阅的本子上,分享阅读体验,大家共同提高。
读书交流会和定期辩论赛。有专题的进行读书心得交流,散文阅读专题、小说阅读专场等,将写作指导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在了阅读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在阅读中提高了写作水平。
4.更新思想,抓住课堂
让学生做好心理和作文素材的准备,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好每一次写作指导课,让课堂成为培养孩子写作兴趣的触发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上狠下功夫,这也是我尝试激趣写作的最重要的一条途径。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如何设置曲折情节的作文指导上,为了让学生能够明确巧合在情节设置上的重要作用,我准备这些材料:①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金字塔王朝建立,恰与《史记》中所载的中国炎帝、黄帝几乎同时代。两者俱为东西方文化始源。②中国孔子与印度释迦牟尼生于同时代,两人年龄只差14岁。一个开创了延续3000余年的东方传统文化——儒学,一个创建了世界最大宗教之一——佛教。③公元618年,李渊、李世民父子统一全中国,建立大唐帝国;几乎同时,穆罕默德创建阿拉伯帝国,两国分别雄踞东西,同样强大、繁荣,疆域也同样宽广。④莎士比亚、汤显祖不仅是同时代的人,而且同于公元1616年去世。莎士比亚为西方戏剧之父,汤显祖为中国戏剧之祖。读完以上材料,学生们的兴趣点马上被激发了,巧合这种手法的运用自然也了然于胸了。
贴近学生,有话可说;作文教学,设置的话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才会有话可写。初一刚进校的孩子,为了让他们了解自己,对自己有一定客观的认识,我设计了“这就是我“的作文指导课。为了让孩子们饶有兴趣的说说自己,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①谈话激趣并板书。今天我们共同来认识一位熟悉的陌生人——“我”。说“我”熟悉是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生命的载体,而说“我”陌生是因为我们只能在镜子中看到我们自己。②问:同学们,看这个字,你首先会想到了什么?这个导入一下子点燃了孩子们说话的热情,一时间班里沸沸扬扬起来,我知道这个情景创设,走进了孩子的心里,他们有话可说。
接下来我让她们进行了(一)评头论足——说外形
彰显自我——谈性格
关注心灵——诉真情
每一环节大家都积极踊跃,争先恐后的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最后我进行了小结:“当我们为作文而愁着“无米下锅”时,我们不妨由“我”写起,写生活,写个性,写经历…….如此等等,“我”就是一座巨大的素材宝库,而宝库的主任就是你自己,而老师仅是送给你一把开启宝库大门的钥匙,
选材并不难,“我”做切入点,
成长每一天,都是珍藏版,
心中有感悟,通过故事现,
我说我生活,我抒真情感。
作文即做人,真我是关键。
接下来就是一气呵成的作文创作了,再接下来我读到了《战“痘”的青春》、《我是“书”女》、《我的地盘,我作主》、《真我风采》等优秀作品的问世。我知道这样的写作指导课学生爱听,学生爱写。
有了兴趣,一切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