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靖边县第四中学赵世宽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我们所构建的教学活动能否让学生在学习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如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主动意识尤为重要.新课程改革也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要转变,即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这也是每位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努力探索解决的主要问题,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下面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加强数学的直观性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可见课堂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后进生的学习情绪,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不仅要引导学生学数学知识,练数学技能,进行思维训练,还要让他们体验到平等、信任、宽容和关爱,使每一个学生在学数学时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把学生看成是参与者,把学生的学习视为主动接受外部知识纳入学生知识结构的过程。将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接受,把学生单向从教师或书本接受变为多维接受。由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把自置身于学生群体之中,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尤其是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积极性,并给予积极而善意的帮助。同时,对于学有潜力的学生,应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或发现都给予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自豪感,学生练习时我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能力等因素,把习题分档次给出几组,然后让学生自己选,可以多选也可以少选,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题做,让学困生也觉得有用武之地,慢慢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成绩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拔高题,并适当提高题目难度,从而激发尖子生征服难题的欲望。由于练习层次有区别,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水平的舞台,这正符合了课程标准上指出的“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才会不断提高,主体意识才会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进发出无穷的力量。
三、把数学延伸到生活中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一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就能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例如在学习完《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后,我安排了两项数学活动:一是做一个圆柱,使它的高等于10厘米,表面积等于48平方厘米。二是在家利用一面墙(长度不限)和20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面积为50平方米的小菜园,请学生自己设计。课外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可以加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四、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舌、身等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1.让学生多观察
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认识事物、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综合能力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观察的活动。例如,在学《图形的分类》时,当学生了解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时,我让学生观察学校、教室哪些地方应用了这些图形的特性,学生马上观察:找出了教室的音响支架、投影支架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2.让学生多思考
目前数学教学大多还是教师先讲解例题,然后学生完成“做一做”以及相应的练习,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这一现象如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和改变,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学习必将失去兴趣,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必将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于问题解决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思维发展的过程,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中解放出来,教给他们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从而获得解题本领和能力。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起始阶段,此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及发展。
一位哲人曾说过:“能使学生终生受益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而能使绝大多数学生终生受益的不是数学知识,而是其思维能力,是学会怎样思考问题,学会怎样把情境中收集到的数学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筛选,使其能为解决数学问题服务。“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
3.让学生多讨论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他认为:“教学不是用于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各种能够促进人的独立自主和自由合作学习的条件。”课堂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步步深入,课堂讨论这种教学方法越来越被人们所采用,它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集中、思维敏捷、兴趣高涨,同时又有利于教学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教学。在教“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把“教”具变成“学”具,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动手。在比比画画,剪剪拼拼的实际操作中找出了将各种三角形转化为长方形的方法和有关的数量关系。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得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锻炼,使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偷悦。
总之,《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总趋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