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平片、CR、多层螺旋CT后处理等多种影像技术联合应用在手足创伤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X平片、CR、多层螺旋CT后处理等多种影像技术联合应用在手足创伤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郭鲁展田霞张秀春刘旭

郭鲁展田霞张秀春刘旭(七台河市人民医院CT室黑龙江七台河154600)

【中图分类号】R8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6-0416-02

【摘要】目的探讨X线平平、CR、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手足创伤关节骨折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64例手足创伤关节骨折病例,术前均行x线平片,CR、多层螺旋ct扫描,而后行三种检查方法比较,联合应用并与手术对照。结果X线平片、CR、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联合应用能够更明确手足外伤关节骨折块大小、关节面塌陷、骨折线方向等。结论X线平片、CR、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联合应用,综合分析将全面、充分的实现对手足骨折的定性、定位与定量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X线平片CR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手足关节骨折综合分析诊断

在外伤疾病中手足外伤中最常见,在临床治疗及法医学鉴定时准确诊断手足骨折情况非常重要。由于手足均是由多块骨构成,而且大多是不规则骨,活动和不活动的关节较多,一块骨可能有多个关节面,手足是从事人体精细动作的部位,所以更应详细清晰的了解外伤中手足的骨折情况,对以后的功能恢复及功能锻炼很有好处,平片及CR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这两种方法简便易行,费用低廉,对手足的整体性及明显骨折显示较好,但对微小骨折和隐匿性骨折显示欠佳[1]。多层螺旋CT以及三维重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手足骨折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客观检查手段,显著提高了对手足骨折诊断的准确性,但多层螺旋CT后处理的(VR)成像,对手足的整体性显示良好,对于微小骨折和隐匿性骨折显示欠佳,多层螺旋CT后处理的(MPR)可以多方位、多角度逐层观察手足的骨折情况,对微小骨折、隐匿性骨折及不全骨折有优势,但显示整体性及骨折具体位置较差。所以对于手足外伤骨折的病人,单纯靠一种检查方法难以准确的获得手足骨折及诸多关节详细信息,要X线平片、CR、多层螺旋CT后处理等多种影像技术联合应用,综合分析方能全面、充分的了解手足骨以及诸多关节受伤情况,为临床医师提供详实的诊治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影像科搜集2008年3月-2010年12月资料完整的手足外伤骨折的患者共64例:其中手外伤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3~66岁,平均43.3岁。右手13例、左手7例。跌伤8例、撞伤6例、坠落伤4例、车祸伤2例。其中足外伤44例中,其中男32例,女12例,年龄8~72岁,平均39岁;右踝28例,左踝16例。跌伤12例,井下砸伤18例,车祸伤8例,撞伤6例。以上全部病例均分别进行了X平片检查、CR检查和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检查,获得全部治疗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1.2方法以上64例病例均行X线平片、CR及多层螺旋CT后处理检查。由两名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共同阅片,对X线平片、CR和多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作回顾对比分析,讨论后统一意见。设备:X线机及CR机为PHLIPS立柱式;CT机为GEHispeedDXI型,扫描条件为120kV,200mA,距阵512×512,层厚为3mm,螺距2mm,FOV20cm,扫描完成后,利用原始数据作MPR及VR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重建层厚为0.75mm,传到副台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分析,并在3D内进行多方位观察。

2结果

20例手外伤病例中,X线平片及CR明确骨折20例25处(占74%),疑有骨折5处,脱位7处,显示碎骨片5块,5例见骨端明显掌侧移位;全组显示腕部软组织轮廓不同程度肿胀、变形。多层螺旋CT后处理明确骨折20例34处(占100%),局部骨质密度增高12处(包括明显骨折周围10处),脱位10处,显示碎骨片17块。全组腕部软组织不同程度肿胀伴结构模糊,但损伤范围不能明确,5例移位的骨端压迫正中神经走行区域,正中神经与周围结构分辨不清。

44例足外伤的病例中:X线平片及CR发现骨折58处(占76%),疑有骨折10处,脱位9处,显示碎骨片15块,未显示骨折线或见有碎骨片但不能明确骨折片来源16处;经多层螺旋CT检查,明确骨折65处(占99%),4例例仍不能显示骨折线(1例为横行骨折,1例为儿童骨骺分离,1例为骨骺板附近骨折后经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为骨骺板损伤,并经过1个月随访可见骨痂形成)。脱位12处,显示显示碎骨片23块。多层螺旋CT后处理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及CR检查。44例均进行三维SSD及MPR重建,其中SSD显示骨折线61处,未显示骨折线4处,MPR及3D显示骨折线65处,2处未显示骨折线。

3讨论

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影像学检查对手足关节外伤的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X线平片为密度成像,所见骨关节与周围软组织间对比良好,且长期以来积累丰富经验,因此X线平片检查在手足关节外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手足关节解剖结构复杂,并受到投照位置的影响,常致手足部骨组织影重叠,难以准确全面地显示骨折线和脱位情况,尤其对于细微骨折和半脱位常常遗漏,对骨折线显示有一定的限度。本组手足外伤64例99处明显骨折中,X线仅显示骨折83处(占75.9%),因骨组织影重叠,骨折线显示不清,导致疑有骨折15处、漏诊4处,对20块碎骨片显示不清;因投照位置不正,半脱位漏诊8例;对隐匿性骨折、软骨损伤均未见异常征象。12例移位的骨端明显移位,有压迫神经的可能,X线平片及CR根据手足部软组织轮廓情况来判断软组织是否受损,但不能明确内部的病理解剖关系。可见X线平片及CR存在较大局限性。

多层螺旋CT轴位避免了重叠,尤其是多层螺旋CT,可一目了然显示明显骨折线的数目、走行方向,骨折部位、范围等情况,即使再细小的碎骨片亦能清晰显示,且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能更直观立体地显示脱位和碎骨片的移位,提供极丰富的空间信息[2-4]。本组多层螺旋CT上发现的明显骨折64例99处(占100%),脱位12处,对23块碎骨片清晰显示,明显优于X线平片及CR图像。多层螺旋CT轴位图上,大致可以显示腕部周围软组织结构,但由于腕及踝关节内的屈肌腱、神经及偶尔存在的动脉密度相仿,且各个组织损伤肿胀,软组织间隙出血渗出,均使各软组织结构变得紧密相连,分辨不清。但本组12例伴有腕管综合征病例可以明确骨折端移位及腕骨脱位情况,可间接推测正中神经区域受压情况,提示腕管综合征存在的可能,但不能直接显示正中神经受压和损伤情况。

总之,对手足外伤骨折的影像学检查,首先要选择简便、快捷的X平片或CR进行检查,其能够给临床提供最快的影像资料,而且对明显的手足骨折及骨折的脱位情况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显示手足的整体性较好,并且能初步反应手足周围软组织的受伤情况,为临床医师的急诊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且这种检查方法价格低廉、能反应手足的整体性,对手足外伤的复查有独特的优点。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由于其基本构造及参数的改革,以及其强大的多种后处理功能明显优于常规X线平片及CR检查,其横轴位图像联合多种后处理图像的应用,不仅能明确手足骨折的诊断,还可发现手足脱位及周围软组织的其他病变[5]。对急诊手足外伤特别是复合伤患者的检查现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其快速的扫描方式可以减少移动伪影,可以同时完成有无骨折、脱位及韧带等病变的诊断,又可以减少多次检查的繁琐而节省检查时间。多层螺旋CT后处理的(VR)图像对手足骨折的位置、数量及移位情况显示理想,为临床医生所接受,但是对微细骨折及隐匿性骨折确诊需要结合原始薄层图像及多层螺旋CT后处理的(MPR)重建图像。所以X线平片对判断有无明显骨折起筛选作用,不能显示损伤软组织内部的病理解剖关系;CT对明显的骨折线显示敏感,尤其薄层CT及三维重建技术,可全面观察骨折的部位、范围及碎骨片的移位情况,对损伤软组织结构显示较好,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R。因此将X线平片、CR、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等多种影像技术联合应用,综合分析将全面、充分的实现对手足骨折的定性、定位与定量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庆伟,崔谊,杨玉海,等.螺旋CT评价骨关节外伤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4(10):836-838.

[2]应琦,张素娟,蔡卫东.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07,12(2):110-112.

[3]何卫.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5,14(1):42-46.

[4]黄德洲.腕关节外伤X线平片、CT及三维CT对比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18(8)481-483.

[5]宋柏彬,陈天国,赵正旭,等.三维CT重建在骨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18(10):678-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