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实习生规范入科培训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急诊实习生规范入科培训的探讨

张秀容汪云霞王君华

张秀容汪云霞王君华(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宜宾64400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6-0017-02

【摘要】目的通过对急诊护理实习生(护生)进行上岗前急诊专科规范培训,提高护生临床安全意识和实习质量。方法2008年在我科实习的护生86人作为对照组,2009年在我科实习的护生93人作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2天的时间进行严格入科规范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合格后进入临床实习。结果观察组护生在违纪行为、护理投诉、针刺伤、自我防护等实习质量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护生进行入科前严格的规范培训,使护生尽快适应急诊专业的护理要求,提高了护生的护理安全意识和临床实习质量。

【关键词】实习生入科培训护理安全临床质量

急诊科已成为当今医学领域中多技术多学科交叉、具有其独特特点的学科,表现为理论知识丰富、进展迅速,同时技术操作性强,要求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对从业人员动手能力要求高,能够在各种情况下抢救急危重病人,是护理专业实习生(简称护生)特别容易出现差错和事故的科室,因此加强入科岗前培训,有利于帮助护生尽快适应环境和工作,加强职业防护,减少和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更好地提高临床实习质量。2009年我科对新入科护生进行规范化培训,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9年在急诊实习护生93人为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16-22岁,平均18.5岁,大专45人,中专48人;2008年急诊实习护生86人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16-23岁,平均18.7岁,大专45人,中专41人。两组在年龄、性别、学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培训方法观察组在进入科室后,由高年资、教学经验丰富的护理老师进行为期2天的上岗前规范培训。完成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正式进入临床跟班轮转实习。

1.2.2培训内容(1)急诊科的心理及专业素质要求;(2)急诊科制度职责,包括法律法规(学习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工作、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3)劳动纪律、着装礼仪要求;(4)急诊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技巧、语言艺术;(5)急诊工作流程(重在抢救、观察、分诊、入院等工作流程);(6)消毒隔离知识(消毒液、病人废弃物、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危害与防护);(7)护理缺陷实例教育及经验教训。

1.2.3入科培训质量评估对所有护生在急诊科实习期间护理安全意识和各种护理缺陷进行记录并统计。统计方法采用两两对照的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生培训后的各种护理缺陷统计如下(见表1):

3讨论

入科岗前培训是护理实习生实现角色转变、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举措,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学生在实习的初级阶段,面对纷杂的临床工作和陌生的医疗环境,容易产生紧张、焦虑、郁闷等情绪[1],甚至畏惧感,岗前培训能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进入临床实习,懂得制度约束行为,同时引导学生拥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增强其自觉性和责任感,故培训后配药错误、违纪行为等发生率明显降低。

入科培训使护生能尽快适应急诊的临床工作特点,有利于学生树立专业人员的角色,加强了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2],提高了临床技能操作的规范性、严谨性,尽可能规避临床上常见的职业伤害风险,并学会了遇到意外伤害时的紧急补救措施,比如:针刺伤、消毒灭菌剂的污染、血液体液污染等,从而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保证了医疗护理的安全。

规范入科培训提高了护生法律意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纠纷不可避免,护生学习法规后,具有良好的工作职业礼仪,充分理解和认识急诊临床工作良性互动的重要性,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临床沟通,维护了自身和患者的权利,在操作中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知情同意、操作流程,能有效杜绝针头玻璃器械伤、服务投诉等差错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急诊科实习生在通过入科后的规范培训,培养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医疗风险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既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保障医疗护理的安全,也提高了护生的综合素质和临床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戚晓华,安珍玉,陈梅,等.新护士岗前培训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3):50-51.

[2]柴志欣,冯平锋,芮勇宇,等.开展实习生岗前培训提高临床实习质量[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3):30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