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堰桥医院内科一病区江苏无锡214174
摘要:目的:分析认知功能及其康复训练对治疗帕金森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收治的50例帕金森患者为观察组,在指导病人做康复训练前后,分别采取医院内部的精神状况测量表对患者的认知能力进行评分,并做好记录。另外,从我院选取同期的非精神科患者50例为对照组,同样使用测量表对其进行测量,作为正常参照标准。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计算能力、复述能力、命名能力、执行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之后分析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康复训练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计算能力为、计算能力、复述能力、命名能力、执行能力,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结论:帕金森患者接受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后,生活能力逐渐恢复和提高,认知能力增加,康复速度加快。我院在对帕金森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对患者采用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帕金森患者;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影响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患者评估,依据评估得分对患者的病症程度和康复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更好地促进医护人员进一步改进康复训练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接收的50例帕金森患者(经诊断均符合国家关于帕金森症状标准)为观察组,非精神科患者50例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中女27例,男23例;年龄50-86岁,平均(60.11±8.03)岁;平均病程5.43±0.97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76±2.09。对照组中女25例,男25例;年龄51-87岁,平均(62.72±7.03)岁;平均病程5.03±0.88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76±1.97。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等基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根据精神状况调查表对其计算能力、复述能力、命名能力、定向能力、执行能力、运用技巧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并详细记录统计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对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进行测试,例如,尝试让患者识字、聊天等,对患者的智力水平初步测试。指导相对清醒的病人进行精神状况调查表评估,对每个患者的症状和评分作好记录。根据病患的病情程度,实行个性化康复训练治疗。
1.3疗效判定
通过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精神状况检测评定表,得出测评结论。①对病人的病情程度进行划分,其中,综合得分在5分以下的为重度精神障碍患者,5~8分为中度患者,8分以上的为精神正常病例。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康复率=精神正常病例人数/50。②在治疗中,观察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情绪,做好记录;在治疗周期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包括对康复训练方式的满意程度、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对自身健康恢复的满意度等。采用百分制:非常满意(95~100分)、比较满意(85~95分)、不满意(85分以下),患者满意率=(非常满意人数+比较满意人数)/50。
1.4统计学方法将本研究中的数据排列成EXCEL,并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则用(±s)表示,计数资料均用百分比表示,如果两组结果差异较大,P﹤0.05时,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进行康复训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各项精神评分比较
通过患者接受认知康复训练前后各项评定指标的显示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差异明显,治疗后评分有显著提升,患者的健康状况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统计情况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表明,认知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病人的计算能力、复述能力、命名能力、执行能力等基本生活能力,主要采用恢复患者脑部组织损伤达到治疗目的。在康复训练中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治疗方式,结合视觉、听觉、环境模拟等方法,培养患者的认知能力。另外,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治疗,注意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避免其出现抑郁状况。尊重患者并鼓励他们树立康复信心,提高治愈率和病满意率。
参考文献:
[1]高朋飞,李文娟,邵明,等.广州地区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量表测评结果〔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1,39(2):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