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广州市510006)
基金项目编号:17ZS0011
摘要:高水平大学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此背景下,涵盖了高校各项指标的提升,同时,也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立足于高水平大学背景下学生资助工作管理的育人平台,构建学生自我参与机制,促进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力求在育人工作体系中加强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以育人和自我育人相互结合,从源头上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进而加强资助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普适作用。
关键词:高水平大学;资助育人;自主化
1、高水平大学建设背景下对学生工作的要求
1.1国内外现状
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各大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管理.促进大学生全面的发展.是当前时期下构建和谐大校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与职责,与此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额度的资助.能够促进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利于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以及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张小荣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一文中提到:当前,对经济困难学生实施物质扶助的经济策略及心理辅导的压力缓解只是减轻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基本手段,学校应致力于推动反贫困工作,增强学生的反贫困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资助局面。通过“物质帮扶”、“精神引导”、“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就业竞争力加强”等多位一体的平台建设,转变扶困机制,使贫困生在经济上独立,心理上自信,学习上自强,能力上提高,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可见,资助育人的学生管理模式在现如今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就该课题的国外研究来看,国外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前提下,对学生事务化管理更为专业化,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就目前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虽然资助工作与育人相结合的研究很多,但是大部分的育人体系平台的设立较为笼统,大多数是从专利层面的引导或者时间活动的参与性机制来完善资助过程中的育人工作,较少有从内在强化和学生自主作用方面开展。如何适应高水平大学发展的要求,在学生资助工作育人管理中找到更好的方向,将育人工作有效的在资助过程中合理的运用,给本项目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考。
1.2资助工作的要求
高校在做资助工作的时候,最重要的莫过于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贷款学生,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资源、信息与服务,于此同时,高校的资助工作有利于贫困生完成学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因此,资助工作在学生事务管理中是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如何在工作中达到育人的现实效果值得深思。于此同时,面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时代背景,本研究项目的目标力求在育人工作体系中加强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以育人和自我育人相互结合,以受资助学生为对象,加强学生自我育人的重要意义,力求从源头上提高学生自我教育,加强资助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促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学生管理和育人工作的相互依托,全面发展。
2、自主化资助育人途径
2.1成立学生自治资助工作组织
现如今,高校在资助过程中往往都是老师主导学生辅助的方式进行事务性的资助工作,这种工作模式容易造成学生的过度依赖性,成立学生自治的工作组织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参与性,真正让学生了解资助工作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这就类似有些高校的二级学院成立学生资助自强社,让家庭经济困难生通过资助工作本身了解每一笔资助款项或是物资都是帮助或者奖励真正符合标准和需要帮助的同学,进而更加抱有感恩之心面对大学的学习、生活。于此同时,也可以把资助工作变成具体的传帮带的方式,整合成模块管理,以老师为导向指导学生开展资助工作自治管理方式。
2.2将榜样的力量贯穿资助过程
榜样的力量是高校学生资助育人管理同辈育人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从同辈榜样中,同学们才能实实在在的看到成效并以之为目标,树立自我成长规划。在资助育人工作中,通过受资助者的榜样事例,举行分享活动、交流活动、学长导航等各类活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生建立自信,加强自我感恩意识,进而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适应大学生活并规划好大学生活,这也是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
2.3将资助育人与团辅教育和心理工作相结合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团辅教育和心理疏导是贯穿全程的,资助工作的对象是家庭经济困难生,如果将育人工作和团辅以及心理想结合,可以更好的具有针对性,充分了解受众对象本省的基本情况和适应度,通过一些课堂外的素质拓展、心理团建等方式加强学生自身了解度,进而树立其自我成长的风向标,促使达到自信、自强、自立、诚信、感恩之心,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自我成长和自我育人的,助力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整体性提升。
3、当前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3.1重经济资助,轻感恩教育
随着学校多元化的和校友工作的加强,高校的资助种类和方式也得到了丰富和提升,种类繁多的资助方式,往往会给资助工作提供更大的平台,但是,于此同时,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的过程中也会注重本身的资助工作,而容易忽视对受众的家庭经济困难生的感恩教育,甚至觉得这些资助都是自己应得的,而忘却了自身回馈社会的职责,如何权衡资助和感恩的关系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时代背景中值得深思和进一步探究。
3.2被动式育人教育
“资助育人”这一词近年来被人们在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经常提及,在这个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育人的被动化,即学校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加强学生的诚信、感恩等教育却忽视了学生自我的参与度,以被动的灌输去强调“资助育人”而没有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从这些活动中得到新的认识和自我反思,将被动转化成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加强活动的同辈性和趣味性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主动性育人模式贯穿在该项工作中才能真正取得较好的成效。
高水平大学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其中,高校资助工作从解决大学生上学经费难的燃眉之急出发,发展到如今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资助的新阶段,那么现今的资助工作就决不等同于社会救助行为,不再是简单地提供贫困大学生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维持有学上的状态,而是必须着眼于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快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完成社会化,实现人的健康、和谐与全面发展。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背景下,本论文明确了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管理的基本的方式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化”育人的转变,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更加具象化,并形成具有持续性的一个长期的机制,结合受资助学生的自身特点开展积极意义的育人工作,同时通过高校这个载体结合资助学生本身的专业性和工科生的特点,开展具有一定的目标性,进而不断的完善自我,加强自我的定位,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自我成长精品项目,助力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整体性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帆.基于中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的奖助贷学金探析[J]公共管理2014年3月:27
[2]孙章龙.我校奖助贷工作的实践和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8月:110
[3]裴巧玲姜德江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第18卷第6期:59
[4]张小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5
作者简介:毛元渊(1989—),女,湖北黄石人,讲师,硕士,思想政治教育,奖助贷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