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旺郭健(湖北省鄂州市妇幼保健院436000)
【摘要】目的为了解我科新生儿血培养的病原菌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送检631份血培养标本阳性结果及药敏情况;均为无菌操作每次取血2ml~3ml置“双相血培养瓶”培养,后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细菌测定系统”进行细菌及药敏测定。结果631份送检血标本中,血培养阳性结果134例,阳性率21.2%,革兰阳性菌127例,占94.8%,革兰阴性菌7例占5.2%。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59例占血培养阳性结果的44%,非金黄色的葡萄球菌59例,占4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占整个葡萄球菌的30%,产β—内酰胺酶菌株占整个葡萄球菌的52%。金葡菌及非金黄色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阿奇霉素、新诺明、头孢他啶有较高耐药性;对万古霉素、头孢吡肟、替考拉宁敏感率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啦西林他唑巴坦、苯唑西林、四环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氯霉素耐药率达9~30%不等。结论我科血培养以革兰阳性葡萄菌为主,产β—内酰胺酶菌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比例较高,耐药性较强。
【关键词】新生儿血培养病菌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3-0198-02
1.对像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送检631份血培养标本阳性结果及药敏情况;期中男91人,女43人;年龄≤7天36人,8天~28天98人,平均日龄13.26±6.46天。均为无菌操作每次取血2ml~3ml置“双相血培养瓶”培养,后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细菌测定系统”进行细菌及药敏测定。
2.结果
631份送检血标本中,血培养阳性结果134例,阳性率21.2%,革兰阳性菌127例,占94.8%,革兰阴性菌7例占5.2%。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59例占血培养阳性结果的44%,非金黄色的葡萄球菌59例,占4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占整个葡萄球菌的30%,产β—内酰胺酶菌株占整个葡萄球菌的52%。金葡菌及非金黄色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阿奇霉素、新诺明、头孢他啶有较高耐药性;对万古霉素、头孢吡肟、替考拉宁敏感率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啦西林他唑巴坦、苯唑西林、四环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氯霉素耐药率达9~30%不等。
3.讨论
我科新生儿血培养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其中金葡菌第一位占44%,非金黄色的葡萄球菌占44%;我科感染的病人以社区获得感染为主,长期住院的早产儿所占比例相对省级医院较少,院内感染引起的败血症的病人相对较少,这可能是血培养革兰氏阳性菌为主的主要原因。葡萄球菌所占比例较大,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产β—内酰胺酶菌株比例较高,病菌耐药率较高,导致临床医生面临病儿治疗更加棘手。本院未开展厌氧菌培养所以无厌氧菌生长资料。
表1新生儿血培养检出菌株数及构成比
菌种检出数占检出数比率
金黄色葡萄球菌5944%
非金黄色的葡萄球菌5944%
藤黄微球菌53.7%
玫瑰微球菌21.5%
鸟肠球菌10.7%
少酸链球菌10.7%
液化沙雷菌G—杆菌10.7%
大肠埃希菌10.7%
臭鼻克雷伯菌G—杆菌10.7%
溶血不动杆菌G—杆菌10.7%
伤寒沙门菌10.7%
木糖氧化产碱杆菌木糖氧化亚种10.7%
聚团肠杆菌G—杆菌10.7%
表2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情况
病菌检出数
金黄色葡萄球菌10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β-Lac42
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
合计59
表3非金黄色的葡萄球菌
病菌检出数
表皮葡萄球菌23
溶血葡萄球菌16
中间葡萄球菌8
腐生葡萄球菌3
华纳葡萄球菌3
木糖葡萄球菌2
产色葡萄球菌1
解糖葡萄球菌1
人葡萄球菌1
施莱福葡萄球菌1
合计59
表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分布
病菌检出数
表皮葡萄球9
溶血葡萄球菌8
金黄色葡萄球菌7
中间葡萄球菌4
华纳葡萄球菌2
木糖葡萄球菌2
产色葡萄球菌1
施莱福葡萄球菌1
合计34
表5产β-内酰胺酶菌株
病菌检出数
金黄色葡萄球菌42
表皮葡萄球菌11
溶血葡萄球菌6
中间葡萄球菌2
华纳葡萄球菌1
合计62
表6非金黄色的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情况及比率(%)
非金黄色的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敏感耐药耐药率%敏感耐药耐药率%
青霉素9508485186
苯唑西林302949491016
红霉素11104781970
阿奇霉素183767134175
克林霉素382135272548
四环素351631321023
克拉霉素13838312544
万古霉素590510
新诺明174170153771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463017315
利福平21017315
美罗培南174191929
亚胺培南174191929
头孢唑林1652317315
头孢呋辛123208327
头孢他啶42335550
头孢吡肟60110
拉氧头孢455511426
左氧氟沙星1821017315
环丙沙星312039331531
庆大霉素431424411222
替考拉宁17090
氯霉素2851521827
参考文献
[1]敖当,张慧琼,蔡娜莉.新生儿败血症病毒原菌十年变迁及耐药性分析.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8,23:261—264.
[2]张秋月,米延,陈国萍.新生儿败血症社区感染与医院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比较分析.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8,23:273-275.
[3]夏世文,付春花.2003—2005年新生儿感染常见致病菌及耐药性的变迁.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271—274.
[4]张砺,王晓蕾,李晋蜀,等.2002年至2007年成都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节药趋势.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9,12:140—144.
[5]戴劲盛,李卫国.流动人口新生儿败血症54例病原菌及临床分析.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4: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