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昭仁学区西关小学713600
摘要:新课标提倡各科融合,倡导语文学习与学生紧密结合,主张学生自主、互动,要求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轻学生的学习结果……这些教育的新理念、新精神,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必须摆脱高耗低效的状况,让学生用心去感知、去体悟、去感受、去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关键词:创设情境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一个教师,四五十个学生,心融化在一起,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大家来读,来讲,和老师一起来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学生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个性。那么,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搭建学生感悟的温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在此做了分析:
一、创设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教学场景,成为驱动学生学习的源动力,使课堂教学更加鲜活生动。
1.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课是一种灵动的语言课堂,是豪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语言在情境中可以绘就一幅生命整体的图景:生机勃发、诗意交融、生命流动。因此,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合作能力的养成,使学生将语言和所表达的情境直接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有利于语言的记忆和巩固,从而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2.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浓厚。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活动一直是被动式地进行的,学生往往对老师产生了一种“距离感”。采用情境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在生活中创设一种“亲、助、和”的人际情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美、智、趣”的教学情境,能够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师生之间最佳的情绪状态,使学生从老师身上感受到一种期待和一种力量,从而将这种期待和力量转换成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学生对教师感到“亲”,对教材感到“近”,能达成以情激趣、以情育人的目的,从而形成一种“诲人为乐”的教风和“学而感趣”的学风。
二、创设情境教学的举措分析
1.营造情境,抛砖引玉。由于阅历和阅读水平的限制,小学生难以将语言文字转化为语言形象。因此,我通过营造直观形象的画面来展示情境,或借助神化、动听的想象描述情境,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语言为形象,使语言文字给学生以鲜明的感觉,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直观感受。
2.凭借情境,感悟内涵。汉语言具有丰富的内涵,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往往会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如果阅读中不加以挖掘,语言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就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可捕捉课文中蕴涵丰富的句子引导学生想象,挖掘并构筑形象,以显示语言内涵。如:“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好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周总理的爱戴和崇敬。我这样引导:“一个堂堂的国家总理,他一夜之间改了多少文章?他是怎样批阅文件的?你能表演给大家看一看吗?”学生一边读一变画,一边想一边做,通过具体形象的动作,使学生领悟到周总理工作的辛苦和认真,从而产生对周总理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3.拓宽情境,深刻感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课文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它能给学生以心灵的教化、人格的塑造、情感的启迪。但是,就小学生而言,道理的启迪、情感的感染、人格的教化是任何理性的分析都难以做到的。教学中可捕捉情感的表达、语言内涵的焦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形象的延伸、语言情境的拓展,让他们处在一个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以升华课文中心。请看《一夜的工作》教学片段:“同学们,走出总理的办公室,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学生纷纷举手,畅所欲言:“周总理,您辛苦了!”“周总理,您永远活在我们心里!”如教学语言《守株待兔》一课,在揭示寓意时,我指着黑板上的画面问:“看种田人的地里长满了野草,还在那儿守株待兔,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回答应该规劝他、教育他。我借机问:“如果你见到这个守株待兔的人,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学生跃跃欲试,各抒己见。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师生双方进入其中,深化了对课文中心的理解,达到了以人育人的目的。
4.超越情境,升华感悟。定势思维往往使思维受到局限,以至于僵化,缺乏其灵活性、广阔性。因此,我们应通过对情境的超越,打破思维定势,从而把思维的触角伸向各个方面。正如指导学生写《校园童话》时,开始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的思路局限在桌椅上;我让学生走出教室寻找童话,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同样,学习了文章的主旨后,我打破思维的空间,寻找生活中的“小红军,王二小,小珊迪,邱少云”,使学生的思维冲破了定势思维的束缚,迈入更广阔的空间,进一步达到了升华主题的作用。
总之,“千教万教教人学真”。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化文章主旨,启迪学生的心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用心营造各种不同的情境,树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的意识,树立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的意识,树立敢想、敢说、敢于探索的意识。要营造一个轻松、充满生机的课堂气氛,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学生才会以更加自信的姿态适应新时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