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少莲山东省蓬莱第一中学265600
语法意识是语言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运用者凭着对语言职能、本质的深刻认识和对语言运用的浓厚兴趣而形成的在语言活动中的一种理论自觉,是语法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总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法意识,并不是指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在语法规则或用法上,而应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对新语法意识成功的体验上。不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语法知识,而是学生根据教师所精心设计的语法情境作出相应的语言反应;不是回到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中去,而是要更多地强调培养学习者的语法敏感性和语法运用。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语法知识得到体验,体验积累到一定数量时,教师就可以稍加点拨和总结。这样,学生就可以把这个语言点深深地储存在大脑中,形成了自己的语法意识。
怎样培养和提高语法意识呢?
一、借助母语语法,激活学生的语法知识
要充分利用学生在汉语知识的基础上已经形成的对语言的普遍性规则的概念,发挥已有母语语法知识资源的优势;善于对母语与英语进行比较,对比分析,求异存同,找出两种语言在一些语法现象上的相同与不同点,把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作为教学的难点予以重视;同时,也要防止学生将汉语语法规则作不恰当的移植。例如:在讲述句子结构时,完全可以借鉴汉语中的有关句子结构的语法知识,主谓宾定状补的概念和英语中的句子成分大致相同,老师所要做的只是讲清中英文中的不同之处。我们语文中所谓的“谓前状语谓后补”(即谓语前是状语成分,而谓语后是补语),但汉语的补语却相当于英语中的状语成分,而英语中的补语成分是指主语或宾语的补足语。如:“我们生活得好。”在这个句子中,“好”是作生活的补语,而翻译成英语则成为:Welivewell.句中well则是状语。Wemadehimourmonitor.句中ourmonitor是宾语him的补足语,而译成中文则是:“我们让他做我们的班长。”其中“我们班长”在“他做我们班长”这个兼语式中做“让”的宾语,这种现象又类似于我们英语中的宾语从句。
二、运用语篇教学,发展学生的语法技能
语篇是指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一次交际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能用目的语来交流思想和获取信息,而思想的交流和信息的获取都是在一定的环境(语篇)中进行的。这种语言使用的环境(语篇)既包括语言方面的知识,也包括文化背景、语用、认知等方面的知识。单个的句子在不同的语篇中有着不同的理解,例如:Whatadayitis!这是个感叹句,可这个感叹句在不同的语篇中有着不同的理解。如果说:Whatadayitis!Ican’tgooutandonlystayathome.It’sreallyboring!显而易见,这里“Whatadayitis!”是指“天气有多么地糟”。可在下面的语篇中:Whatadayitis!Thesunisshining;thebirdsaresingingandtheflowersareblooming.It’sreallyagoodtimeforouting.这时“Whatadayitis!”是指“天气有多么地好”。
因此,语法技能的培养不能满足于单句训练,那只是语法技能的即席反应,我们还须将语法技能放在不同的语篇中加以运用,进一步得到体验。具体地说,即将该语法技能放在语篇中的诸多语法群里加以选择,流畅输出,得以证实。
三、创设语言情境,培育学生的语法体验
如我们在时态教学的时候,可以设计这么一个情境:小明和小华在谈论他们的好朋友小林的事,小明告诉小华,小林生病住院了,而小华不知道,但他表示课后去医院看小林。我们可以让学生组成以下一段对话:
XiaoMing:Hi,XiaoHua.IhearthatXiaoLinisillinhospital.
XiaoHua:OhIamsorry.Ididn’tknow.Iwillseehimafterschool.
在这段对话中,小华所说的涉及到了两种时态:一种是一般过去时(Ididn’tknow),是指在小明告诉小华前他不知道,所以应是过去时;而另一个时态则是一般将来时(Iwillseehim),是指小华在放学后将要去看他,在这种情景下,我们不用begoingto,因为begoingto表示“计划好的、打算好的”,而在这里,显而易见,小华事先并没有计划好,这纯粹是一个一般将来时。
四、注重语言输出,内化学生的语法意识
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语法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活(activate)学生的元认知(meta-cognitive)。教师不应将注意力集中在语法规则或用法上,而应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对新语法意识成功的体验上。可通过日常对话,谈论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话题必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教师循循引导,积极鼓励,多加表扬,拉近师生距离,形成一种浓浓的学习英语的氛围,将学生的原有知识活跃出来,使其具有粘合新知识、构成新认知结构的活力。这种有意义的语言反应,因为有该语法概念作为内核,因此可以使学生的语法意识(不是语法知识)得到体验。这种精心设计的问题越多,学生语法意识(awarenss)的成功体验便越深刻。
当然,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并非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死抠语法作为知识点,教师根本无须对语法概念纠缠不休,而作为学习者,从外部的语言输入中分析、理解并掌握这种语言规则是第一位的,而且在初始阶段,这个过程可能是在无意识中完成的,然后才是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实际上这个观点可以用个体形成语言能力的过程来佐证。不管是先天习得论还是相对应的后天学得论,两者都认为个体在语言环境中具有对输入语言进行分析、理解并从中发现语言规则、运用语言规则进行语言活动、最终固化为语言的能力,形成了自己的语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