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化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袁洪涛

袁洪涛山东省潍坊市滨海中学262737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上述目标较为有效的学习方式。本文就化学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具体教学设计思路、实施关键及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化学课堂多元智能高效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在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教师采用小组的形式讨论问题或进行实验,但有时并未观察到这种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发展上的优势所在。那么,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通过哪些方式可以提高我们的高效课堂呢?以下几点是笔者通过理论研究和几年的教学实践得出的体会:

一、适当的问题是合作学习的关键

例如,在进行金属钠一节的教学中,可以探究的问题有很多,比如对Na和H2O的反应以及Na与Cu(OH)2溶液、Na与不同的酸溶液(稀盐酸、浓盐酸和稀硫酸)反应时,反应速率和现象各异的探究等到底把其中的哪些问题作为提供给小组的合作学习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其中做出选择。一方面,教师要考虑选择认知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充分考虑上面提到的对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最终,笔者在本课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主要体现在课上学生对Na和H2O反应的合作实验以及课后共同完成小组实验报告等教学活动中。

二、教师的指导是合作学习的技巧

学习任务明确以后,是否能很好地完成以及是否能使多数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还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理的分工与合作。教师要在考虑多元智能因素的基础上,给出明确的角色分工,帮助学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例如,金属钠一节中,对Na和H2O反应的实验方案设计,6人小组,教师可以建议一个人画装置图,一个人设计方案,一个人最后陈述,其余同学控制时间并与其他小组交流。笔者发现这种分工对于小组进行化学实验设计活动是合理和有效的。

三、教师的参与、反馈是合作学习的信心

小组的活动需要从外界得到及时的反馈,需要有人分担困难和提供支持,需要有人分享快乐和给予赞赏与鼓励。那么教师在这方面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进程和最终的结果。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要善于调控,假如全班共有7个小组,教师要争取在一节课中让每个小组至少获得一次和教师单独交流分享的机会。在化学课堂中,无论是在学生分组实验还是设计装置图时,作为教师都应当努力融入学生的讨论中,作为伙伴分享同学们的发现,和同学们一起想办法,为同学们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在互动的过程中,师生双方都能感受到需要与被需要、分享与责任等很多积极和美好的情感体验。

四、多元智能理论是合作学习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可以分为8大类,每个人都可能有某方面的强项,如果我们能让教学活动设计尽可能地涵盖其中的多个方面,给每个学生以表现和发展他强项的机会,我们的教育就会成为一种扬长的教育,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信、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至关重要。在这方面笔者的体会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出一个相对大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智能和团队精神,使每个成员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

五、将研究性学习内容引入小组合作学习中

通过平时的一些摸索,笔者寻找到了一些将研究性学习内容引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

途径1,通过对课堂实验过程中一些异常现象的探究,引发研究性学习。例如“乙烯”一节,在制备乙烯的实验中会产生出明显的刺激性气味,而乙烯本身是无色接近无味的气体,如果抓住这一问题探究下去,让学生分组讨论原因,并设计出除去杂质并验证乙烯存在的实验方案,然后小组间互相交流评价,便在课堂中开展起了研究性的学习。

途径2,对社会中的化学热点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例如,近几年来我国连续发生的几起有毒化学原料泄漏事件、安徽有毒奶粉事件、广州假酒案等。

目前,有关合作性学习的研究已在很多国家展开,合作性学习被证明可以成功地在社会科学和文教领域取得成效并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但合作性学习并不是万能药,比如单从一节课来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在认知容量上比不上传统的课堂。通过笔者的观察研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成绩,以及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都是有帮助的。但笔者所做的教学实践范围是有限的,对不同地区、不同生源的学校情况会是怎样等等问题,都有待于在今后不断地尝试、研究和反思。

参考文献

[1]大卫·W·约翰逊等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Ⅴ-Ⅵ。

[2]杨洪波化学教育.2005,26,(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