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东镇学区刘焕荣054300
【摘要】:我国传统的德育,是一种道德性单一发展的模式,即以伦理为核心,以人为载体,把人抽象成为人的道德性,从而规范人的道德性发展目标,并通过一整套道德规范使人实现道德性的发展,这种模式是我国儒学以后各代道德教育的主流。另一种模式是经济性单一发展模式,其要点是把人的发展变成一种外在的发展过程,所关心的是人的认知能力,而忽略人的内在的道德和精神的发展,把人变成改造和征服自然的工具和经济增长的依附。然而,多少年来,我国德育长期处于不平衡、不稳定状态,忽而强调德育的政治性,忽而又强调德育的经济性,未能真正明确德育在个体成长中的应有作用。
【关键词】:道德情感、语文课堂、教学管理、
语文学科中的情感教育一直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感和情操,在情感体验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精神和人格,使情感教育有效、合理地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为小学生学习语文服务。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的观念也已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即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步的同时,人们原有的思维方式、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倾斜,理想信念淡化,过分注重实惠,只重眼前利益,追求物质享受,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把物质待遇的优劣作为衡量一个人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唯一尺度,从而出现了“拜金主义”、“功利主义”、“金钱至上”等不良思想,而把人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置于脑后。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希望藉我国丰富的道德遗产,把传统的道德价值再以原则的形式加给儿童,也不管适应不适应当前的形势,把“忠孝”、“本份”、“规规矩矩做人”、“老老实实干事”等思想灌输给儿童。诚然,你我们有优良的道德传统,但现在更重要的不是一味地继承,而应该赋予其新的内容、新的涵义,即道德价值的现代化。在这一点上,日本做得比较成功。他们将传统的效忠天皇的精神转化为效忠企业的精神;将武士道精神转化为向科技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合金文化;将急功近利的价值观转化为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以优取胜,利益共享的新价值观,从而推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的进程。我国在这方面有比日本更大的优势,应该使之发挥出来,让传统的道德价值为现代化服务。须知,我们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不是夸夸其谈者,也不是默守成规的“儒夫子”,所以必须要把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
当然,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在市场经济这个大转盘中,幼儿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波及。正如皮亚杰在《儿童道德判断》一书中指出的,儿童的道德形成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儿童在6岁前,多是他律,慢慢地才形成自律。儿童正是在观察父母及他人处理日常事务中学会处事的态度和对道德的初步判断。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幼儿德育任务的确定中存在着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即怎样使幼儿既继承优良传统又具备适应下一世纪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在幼儿道德教育中如何能使他们免受或少受市场经济中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培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备的能力?
事实表明,在实施幼儿德育的过程中,仍有几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这些情况不仅会对幼儿良好道德观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也增加了幼儿德育的难度:
其一,在幼儿园,教师对幼儿主体性的认识不够,或认识不深刻。虽然理论上教师都懂得,在教育中要尊重幼儿主体性,但是,具体到实际当中,有不少教师仍然把自己高高地凌架于幼儿之上,动辄对孩子发号施令,长此以往,不但不可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反而会使幼儿唯唯诺诺,唯命是从,胆小怕事,无一点闯的精神。这样的性格怎么可能适应当今及未来社会的竞争呢?
其二,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措施欠妥。在家庭中,由于孩子是独生子,不少家长对孩子的一切采取包办代替的办法,理由是,孩子年纪小,应避免出危险;上学的孩子功课重,不能再增加孩子的负担。这样做,似乎是爱孩子,其实是在剥夺孩子学习独立生存的能力,使孩子形成懒惰、不爱动脑子、事事依赖他人的习气。另外,还使幼儿形成一种观念,即一切都是现成的,完全可以不费力地得到,使幼儿从小到大毫无竞争意识,如此下去,又如何适应当今和未来的社会?
其三,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不少家长的价值观、人生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反映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出现了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如,不加选择地滥用奖罚手段,不恰当地使用物质奖励等等。一些家长还把金钱观念直接用在了孩子的身上,如让孩子完成作业给多少钱,帮父母干一件家务给多少钱,考第几名给多少钱等等。这样做的结果是完全混淆了孩子的道德认识,使孩子错误地认为金钱就是一切。
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当前社会现状和经济潮流的影响有着极大的关系,我们不可能完全杜绝。但是,现阶段,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时,不妨从这些方面多加注意,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正面地赋予幼儿德育新的观念,改革幼儿德育的内容及方法,从注重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动手、动脑、合作、公平竞争等能力入手,使儿童的身心发展跟上时代改革的步伐,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为此,幼儿德育可否考虑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培养幼儿参与、竞争的能力要使儿童将来具备竞争能力,就必须从小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行,培养他们自强、自立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勇气。如让他们从小锻炼与伙伴的公平竞争,不轻易放弃目标,以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知难而进的精神。不要将孩子闭塞在小家庭或一个小环境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只能培养出呆子、蠢才。
人际关系的指导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各种竞争加剧,人际关系复杂,结果不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交往能力,就难以适应未来的生活。因此,教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德育内容。再则,在竞争的社会中,合作的精神愈显可贵,它是关系到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而现实中,我们的教育在这点上是很薄弱的,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都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加之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变,家长往往把孩子关在家中,孩子之间从小缺乏合作的机会,合作的精神也就难以培养,孩子所表现出的要么是争强好胜、任性自私,要么是郁郁寡欢、自甘落后,至而随波逐流,因而教给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对儿童性格的指导由于社会竞争加剧,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存在着竞争。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有出息,于是对孩子过于严格,搞专制,久而久之使孩子孤僻、压抑、自卑、胆怯、多疑;而一些家长则过分宠孩子,使之妄自尊大、急躁、好冲动、固执等。这些性格都不利于个体走向成功。在这方面,我国教育界及社会各界已给予了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跨世纪中国青少年雏鹰活动”,旨在培养孩子们具有“自学、自护、自理、自强、自律”的能力,这些措施不但把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要求提了出来,而且结合了传统的“服务、助人、求真知”等内容。
事物的发展,在于新旧事物的更替和求新的过程。如果一味沿袭传统事物,则发展必将缓慢,幼儿德育也是这样。我们教育者有责任去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使德育更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