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斌华
摘要:分层教学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为不同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分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教学目标;激励;成功;体验
作者简介:方斌华,任教于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中。
班级授课制是夸美纽斯教学理论中的精华,对现代教学组织形式有莫大的影响,现行班级授课制基本延续了这一方法,几乎很少革新。我国目前中学的课堂教学基本就是按学科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要求进行的。然而学生的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并且经过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各科学习差异较大,数学学习差异更大。课改提出了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以人为本”的教育。把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7世纪就已经提出的班级授课思想进一步深究,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在发展中存在的差异正是现在教学寻求的一个契合,如何能使看似矛盾的两种方法相协调?分层教学就是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各展其能、各扬其长,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每一位学生都存在着差异:
1.知识基础差异,主要指语文、小学阶段数学基础差,影响到学生阅读能力和新知识的搭建;
2.智力差异:主要是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差异;
3.情感差异:主要是学生学习态度、爱好和情感意识等认知心理层面的差异。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就需要我们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发展相适应,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前进。
一、调查分析,确定层次
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师对所任班级学生根据以往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学习体验等方面并通过询问、调查、测试、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初步划分编成A、B、C三组,将来根据学生的发展编组情况也应进行调整。学生的分层、编组不能单纯以学生成绩机械分类,而应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师生平等磋商的基础上,综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因素、情感因素等的动态分层。在实践中,教师要和学生“专心交流”,做好学生分层的心理辅导。“层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每学期结束,学生可以根据考试和整个学习情况做出新的选择。虽然每个层次的教学标准不同,但各个层次的教学过程都要固守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把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二、确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分层后,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教学的目标,并将各层次的目标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去。教学目标要具体,并将知识能力、科学思维方法、情感等融为一体,然后将目标细分到每堂课,制定出三个层次的目标,分层设标、分类推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达到目标,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在“菱形的特征”教学中,C组学生了解菱形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通过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B组学生在探究菱形性质活动中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出结论;A组学生能灵活运用菱形性质解决较复杂的证明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分层施教,共同推进
分层施教是分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在课堂教学及其延伸中,既要重视学生的共同目标,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有区别的合作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各得其所。在课堂教学中,对A组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引导学生学习,让其主动走;B组学生“扶”着走,“扶”中有“放”,带领学生学习,让其能够小步走;C组学生拉着走,让其基本达到课堂要求,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发挥数学学科联系自然、贴近生活等特点,多动手,多动脑。让B、C组学生感到新鲜、好奇,就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展开讨论。鼓励A组学生大胆提问,启发他们勇敢回答问题,解决“疑点”。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多思考、多练习,对于A组的提问,尽量让B、C组同学回答,对表现出色的客观地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然后根据本节的主要内容和讨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精讲或点拨,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把握教学的重点内容。
如“菱形的特征”的教学中,各小组学生合作完成一个剪纸实验,C组同学直接由感官认识发现四条边都相等的性质,B组和A组学生针对角、对角线的性质问题进一步展开讨论,最终由B组和A组学生提出猜想并进行证明。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巡视,指导A组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点拨B组学生发挥潜能,往A组靠扰;帮助C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
又如八年级代数例题,在考查“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时。对于C层次的学生而言,显然难度较大,不易理解、掌握,如果把例题分成三个问题:
A层次:x2-9y2;
B层次:16x2-9y2;
?C层次:16(a-b)2-9(a+b)2。
?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第一二题要求C层次的学生掌握,第三题要求A、B层次的学生掌握,同时鼓励C层次的学生也尽可能掌握。课堂提问更应该分层次,C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问题,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对C层次学生的提问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宜太大;对A、B层次的学生,尤其是A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如在讲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内容时,设计三个提问:(1)判定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两个角相等””的真假;(2)说出命题的逆命题;(3)判定逆命题的真假。第一个问题是针对C层次学生设计的,而第二三个问题是对A、B层次学生而设计的,目的是要发挥他们思维活跃的优势,通过大胆的猜想和类比,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再如在“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后,分别设计了下面的作业:
①熟记勾股定理,并对照图形默写两遍。
②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的未知边。
③矩形的周长为34,长为12,求矩形的对角线长。
④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求△AOB斜边上的高。
要求:A层次同学要完成全部题;
B层次同学要完成①、②、③题;?
C层次同学只要完成①、②两题。
在课堂提问方面,由于教学提问本身的层次性应符合由低级到高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所以,针对学生的水平与能力的差异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也应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符合教学的可接受性原理。要求教师的课堂提问要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的差异进行设疑,让大家都在最近发展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对学困生尽可能提出较基本、较浅显、较容易的问题;对中等生则提出适当思考即可回答、通过对比即可判断的问题;对优秀生可提出较难或较深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不同的水平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思、有所答、有所得。
四、分层评价,激励学生
分层评价反对以整洁划一的标准衡量各层次学生,进行全班学生间的相互比较。在数学分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应有不同的要求。对A组学生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能力,促发展;B组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促使他们积极向上;C组学生,采用表扬性评价,寻找闪光点,肯定其进步,引导其走向成功。同时,分层评价应通过形成性评价,考察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情况。在分层教学实践中,分层评价应肯定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营造一种讲进步、讲成功、积极向上的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分层教学是一种在班级授课的前提下,实现个别化教育的常用且有效的手段,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以及促进学生良好发展的教学对策。本文只是从几个大的方面进行浅析,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作为一名传播美丽和智慧的数学教师,应充分挖掘课堂、反思课堂,提供“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让更多的学生能真正领略到数学的美丽!
参考文献:
[1]刘京山.成功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3](美)R.J.Sterberg,E.L、Grigorenko著.张庆林,赵玉芳等译.成功智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中
邮政编码:322000
ApplyingMulti-levelTeachingandImprovingLearningEffect
FANGBinhua
Abstract:Multi-levelteachingfullyconsidersthedifferencesbetweenstudentsandcreatestheopportunityofsuccessfordifferentstudents,andmotivatesstudents’intrinsiclearningmotivation.Thispaperexpoundstheapplicationofmulti-levelteachinginmathematicsteachingbasedontheauthor’steachingpractice.
Keywords:juniorhighschoolmathematics;multi-levelteaching;teachingobjective;stimulation;success;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