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分懊悔”的选择到播撒幸福的种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从“万分懊悔”的选择到播撒幸福的种子

于大伟

——用爱点燃我的教育梦

于大伟青海省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810005

一、“三线”建设者子弟传承使命与责任

1987年,我告别了美好的大学生活,回到了自己的母校西宁钢厂子弟学校。当时学校教学质量很不好,已经几年没有培养出大学生了,高中没有生源,面临着办不下去的危险。尽管我很不情愿地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但我的成长环境,让我看到父辈“三线”的建设者们的责任和担当,他们为了祖国的建设舍家撇业,不远千里投身到大西北的建设中,是他们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也因此在我的基因中刻下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从父辈那里传承下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允许我得过且过、误人子弟,我在内心深处把重振母校的教育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和事业发展目标。

二、领悟美好萌生教育梦想

2006年,我有幸来到教育部校长中心参加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在陈玉琨、刘莉莉等教育专家的教育引领下,自己才开始真正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这之前其实自己对教育的理解非常肤浅,也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学校的升学率,一切都围着分数转。这次学习培训彻底改变了我的教育价值观,我第一次领悟到了教育的博大精深,感到真正的教育是多么美好,并萌生了办一所“有幸福、有文化、有民主、有自由、有学习”的美好学校的梦想。

2007年,我开始谋划学校的迁建。最初没有人支持我的想法,甚至就连学校的同事们都认为我是在做梦。可是,当我热泪盈眶地同副省长以及西钢集团董事长讲“三线”的建设者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的子孙应该得到优质的教育,讲二十一中人的艰苦奋斗、励精图治,讲二十一中的未来蓝图的时候,我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最终,新校区2008年立项,经历一年的规划设计,2010年动工,2011年建成。如今的校园徽派建筑与苏州园林风格相结合,江南的钟灵毓秀与精雕细琢融为一体,校同中有闲庭信步的孔雀、鸵鸟,湖中有嬉戏的天鹅、畅游的鱼群,草丛中有安静的白兔,整个校同自然、悠远、旷达。“以校园之灵秀养人性情,以校同之静雅修人身心,以校同之精致教人做事,以校园之文化厚人底蕴。”可以说它实现了“好景怡情,大美育人”。新校的建设凝聚着我们二十一中人的心血和智慧,也引领校同文化建设走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三、多姿多彩生活点亮孩子未来

2011年,我有幸再次回到教育部校长中心参加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第三期)的培训学习,在沈玉顺、戚业同等专家的引领下,自己开始有了明晰的教育主张和教育思想。在首期名校长领航班的学习巾,严华银教授等给予了更为深入细致的指导,形成了我现在的教育思想:教育就是要让孩子过上自己的生活,让孩子过上多姿多彩的生活,用孩子自己创造的生活影响孩子,用孩子创造的成就激励孩子,让孩子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人格得以构建、个性得到尊重、兴趣得到满足、特长得到发展,最终成为能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的人格高贵的人。让孩子过上多姿多彩的生活就是我的教育理想。孩子多姿多彩的生活必须以社会生活为追求。教育终究是为了孩子在未来更好地踏进社会、服务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是为了孩子能动地去改造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教育要追求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性,所以学校要把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性作为自己的教育价值取向。国家的教育方针也要求我们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那么,我们就不能把孩子关在家里、教室里、书本里,必须让孩子从象牙塔中走出来,让孩子“学于社会,学予社会”。我们要用社会生活开拓他们的视野,用社会生活磨砺他们的品质,用社会生活增长他们的才干,用社会生活丰富他们的思想,用社会生活提升他们的品德。

四、用社会生活点亮他们的未来

孩子多姿多彩的生活必须依靠社会生活来实现。学生在“学生”这个角色之外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扮演更多社会角色,他们也因此从单调乏味的生活走了出来,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充满了快乐。多姿多彩的生活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来引领,是有意义的、有道德的生活。

长于空谈心性的道德规范的架构,短于道德生活的道德体验、道德认同,只能让孩子把道德当作知识,而不能作为他们行动的准则。只有在有意义、有道德的生活中去实践、去体验、去认识、去感悟,才能形成正确价值观,从而让孩子的人生富有意义,让孩子真正成为有道德的人。民主、法制的校园社会管理体制的建立,不仅是校园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更为学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一个真实、丰富的实践平台。

五、深爱教育播撒幸福的种子

对校同社会的管理必须以学校引领为前提,学生自主管理为根本。我们的学生自主管理有四大机构:学生代表大会、学生立法委员会、学生会、学生裁决委员会。他们分别承担着不同的管理责任,掌握着不同的权力,但又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接受广大同学的监督,通过公众选举体现学生的公共意志。同时它通过共同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规范每个权力机构行使权力的行为,使学生的权益得到保障,社会法制精神得以树立。我们欣喜地发现,管理者树立了“法不授权不可为”的理念,学生有了“讲规则、守契约”的精神和意识。与此同时,参与管理实践的学生的管理能力得到了广泛、充分的提高,管理自信得到了增强。

现在我深深地爱着教育,我在淡泊中播种着幸福的种子,在宁静中收获幸福的种子。梦在天空,但路就在自己的脚下,追求教育的真谛永远在路上,只有砥砺前行,才能铸就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