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高分辨率扫描诊断支气管扩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螺旋CT高分辨率扫描诊断支气管扩张

李清涛杨梅香李勇

李清涛杨梅香李勇(江西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CT室336000)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6-0210-02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高分辨率扫描在支气管扩张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和分析我院2011年度经CT扫描确诊的支气管扩张的50例病例,均采用螺旋CT高分辨率扫描,骨算法重建图像。结果支气管扩张的三种类型均得以很好显示。结论它既能确定支气管扩张的性质,又能够显示支气管扩张的病变范围,高分辨率CT扫描支气管扩张的表现的高度特异性可取代传统支气管造影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CT扫描

支气管扩张是支气管慢性异常扩张的疾病,是临床咯血病人常见的病因。肺部螺旋CT高分辨率扫描被认为是发现细小气道形态学异常最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技术。本文收集了本院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螺旋CT高分辨率扫描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的50例病例资料,作一回顾和分析。

1材料和方法

50例支气管扩张病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6天至20年,大多在4年左右。主要临床症状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伴间断性咯血。检查前训练患者呼吸,移除胸部金属异物,全部病例先行胸部平扫,扫描范围从肺尖到肺底,发现病灶后再行高分辨率扫描,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HispeedDX/I螺旋CT机,1—2mm层厚,1—2mm间距扫描,螺距1.0:1,骨算法重建图像。窗中心为-550HU,窗宽为1500HU,矩阵为512×512。

2结果

该组病例的CT表现根据扩张支气管的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中发生在右肺下叶基底段6例,左肺下叶基底段14例,右肺下叶背段3例,左肺下叶背段7例,右肺上叶后部段2例,右肺上叶前段4例,左肺舌叶6例,左肺上叶后段8例,左肺多于右肺。柱状支气管扩张24例,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管腔增宽,有时可见典型的“轨道征”或“印戒征”;静脉曲张状支气管扩张15例,表现为管壁不规则,可见串珠状改变;囊状支气管扩张11例,可见多发性含气囊肿,有时可见气—液平面。

3讨论

扫描技术的选用恰当与否,对支气管扩张的检出率影响较大。对X线胸片上已显示异常的可用10mm层厚扫描,辅以1~2mm高分辨扫描。咯血患者X线胸片显示正常的,从胸骨入口到肺底以1.5mm层厚,10mm间隔高分辨扫描[1]。对重点部位做薄层高分辨扫描,效果比较理想。因为螺旋图像可以发现段以上支气管扩张及其伴发病变,此外螺旋扫描的图像参数有利于高分辨扫描准确定位。高分辨扫描每次扫描时间选择1s或少于1s,以减少呼吸、心跳产生的伪影。选择合理的窗位对正确认识图像也很重要,在摄片时,一般选用窗位为:-550~-880Hu,窗宽为1500~1600Hu。

采用李果珍等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标准,支气管扩张分为三种类型:柱状,静脉曲张状及囊状支气管扩张。柱状扩张支气管呈一致性扩张,而且向肺周围延伸,高分辨扫描图像上能显示1.5~2mm的支气管。当柱状扩张的支气管和扫描平面平行时,表现为“轨道征”。如扫描与扩张支气管呈垂直时,表现为卵圆形、圆形厚壁透亮影,支气管与伴随肺动脉比率关系倒转,表现为“印戒征”。此型支气管扩张多发生于3~5级支气管。

囊状支气管扩张是支扩中最严重的一种。表现为含气支气管囊状扩张,其内可含有分泌液、脓液,可出现气液平面,多发时呈葡萄样表现。多见于5~6级以下或末端支气管。

静脉曲张状支气管扩张,扫描平面与扩张支气管平行时,扩张支气管呈串珠状。垂直时呈囊状或柱状扩张。多发生于界于上述两者之间支气管。

螺旋CT高分辨率扫描诊断支气管扩张相对于传统X线平片和支气管造影,能更好地显示支气管壁,并能发现近端支气管腔阻塞或狭窄,由于CT是横断面扫描,没有重叠阴影,能更精确地确定支气管扩张的部位和范围。对支气管扩张很有价值;它安全,方便,无创伤性,既可以作为支气管扩张的筛选和普查,又解决了不适应做支气管造影患者的诊断难题。总之,螺旋CT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由于对支气管扩张诊断的可靠性及支气管扩张CT表现的高度特异性,在临床上可以取代支气管造影来证实支气管扩张的存在。能够显示常规CT不能显示的肺的微细结构,对支气管扩张能够准确定位和定性,为临床能够提高可靠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09~310.

[2]周康荣.胸部颈面部CT[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23~24.

[3]李云卿.支气管扩张的影像学诊断.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9,22(2):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