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吉燕
摘要: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改革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应努力追求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是创设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的教学问题情境;重视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结合。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内心需要,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是创设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的教学问题情境;重视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与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应努力追求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
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必须是创新型教师,教师要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要由传统的智能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创造力为核心的创造性教学轨道上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习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关系,教师是教学的控制者,支配着,学生是求学者,在教学活动中只能被动地接受,尤其是政治课上,教师脱离实际的“一言堂”,学生当然厌学,积极性低,这样又怎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当代教育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这就要求学生和教师在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应得到同样的尊重,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机会,这样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倒培养。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营造民主平等/活泼的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
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的确,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发展创新思维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造。
1.设置悬念,以疑引趣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造。”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
2.巧用教法,以变提趣
常言道:“教学有法,贵在得法。”在课堂教学中力争采取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对事物保持好奇心,激发学生寻找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在怀疑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由、愉悦、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中,增强参与意识,培育协作精神,激发创造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3.旁征博引,以新激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符合教材内容要求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迹、时政大事、社会热点和学生身边的事作为材料,同时还可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趣味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的感受、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智力潜能。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和质疑能力
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会自然形成,它与教师的启发教学有突出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是动脑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敢于对问题提出质疑,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都要充分肯定,而且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因为学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发现问题并为解决问题寻找突破口的精神,而探索的过程往往也是出自思维的创新过程。
四、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发散思维和想象力
以旧的学习方式学习新课程,无疑是穿新鞋走老路,是单一被动地接受问题,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转变学习方式,就是倡导自主性学习,即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不同见解。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具有开放性,广阔性的特点。它是对某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它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有利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用前所未有的新知识去认识事物,发挥想象力,提出新的见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的内容,多设置一些发散性问题,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
五、联系实际,走进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思想品得课教学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不宜过多地进行理论分析,而应根据学生认识发展的特点,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实,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解决实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也指导生活实际,创新来源于实践,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诱导发散思维,培养独创精神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新思维的主导成分和核心,是人创造力的主要源泉,它是指从多种联系,多种角度,沿着不同方向去思考可能存在的不同答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能否多角度思考,变思维的单向性为多向性,关键是看能否打破思维定势,敏捷而又灵活地思考问题。因而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要为学生创设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驰骋想象的过程中生成各种与众不同的构想,要鼓励学生不怕失败,学会从失败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在不断经历错误和总结经验的过程中养成勇于思考的学习品质,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
总之,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脚踏实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切实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才能培养出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中7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