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燕语》的演唱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1

艺术歌曲《燕语》的演唱分析

顾欣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成都)顾欣

摘要:黄自,我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理论家、音乐教育家。艺术歌曲在他一生的创作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歌曲《燕语》由韦瀚章作词,篇幅十分短小,其中蕴含的意义却很深刻。本文以黄自作品《燕语》为研究对象,对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特征和演唱处理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创作风格、演唱特点

一、作者简介与创作背景

黄自1904年3月23日出生于江苏川沙,是我国30年代重要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黄自在音乐方面展现了较高的天赋,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期间,通过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接触,以及参加各种音乐实践,就展现出过人的音乐才华。后赴美留学,系统的学习音乐理论课程。回国后任教于上海沪江大学,一边创作一边教学,谱写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也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在黄自的音乐创作中艺术歌曲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由于黄自生活在中国近代最动荡不安的年代,所以他创作的歌曲大部分都是充满爱国主义情怀,具有民族性的作品。

歌曲《燕语》由韦瀚章作词,篇幅十分短小,其中蕴含的意义却很深刻。歌曲将燕子用拟人的语气,诉说着自己的哀愁,以及自己内心美好的愿望。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当时的人民群众受战争的影响,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歌曲寄托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境以及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

一、《燕语》的音乐特征

《燕语》的曲式结构是单一部曲式,由引子和主乐段组成,黄自先生在歌曲的伴奏部分运用了多种伴奏型,让歌曲既舒缓流畅,又丰富多样。

《燕语》的歌词有很强的诗意,整体的音乐色彩非常具有艺术性,“君莫问别来何处,君莫笑画梁依附,君更莫虑旧时巢,受尽风风雨雨。我但愿供春同住,我但得主人无故,我便从头筑起新巢,哪怕辛辛苦苦。”全曲的篇幅不大,但富于诗意,把自己对于国家的想法寄托于燕子,抒发了无论处在什么处境,都希望国家能够重新振作起来,获得新生的美好愿望。

二、《燕语》的演唱处理

1、气息和音色

艺术歌曲的演唱往往不需要恢弘的气势与高潮的演唱技巧,而在于用艺术形象的创作带给观众情感的共鸣。《燕语》尽管篇幅短小,但它的每一字一句都饱含深刻的蕴意,需要演唱者阐述出作品中的惆怅和期盼。在演唱开头的部分的时候,气息应该保持一个平稳的状态诉说,而歌曲中所要表达的起承转合,就需要演唱者把控好气息,保持歌曲的完整性。歌曲分为两个部分,一问一答,两个部分的情感表达是完全不一样的,通过歌词的发展,上下两个部分尽量形成对比,在问的部分,音色处于一个缓缓诉说的状态,来到下半部分答的时候,这时候的情绪发生了变化,音色也应该有所调整,要更加强烈的表现对于未来的期盼。

2、咬字

在中国作品的演唱中,咬字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和演唱外国作品不同,强调更加细腻的表达,所以对于每个字和音符都要求字正腔圆。“君莫问别来何处?君莫笑画梁依附。君更莫虑旧时巢,受尽风风雨雨。我但愿共春同住;我但愿主人无故。我便从头筑起新巢,那怕辛辛苦苦。”歌词中存在许多闭口音,在演唱的过程中不能咬的特别死,开头的三个“君”归韵应当一步到位,要注意歌曲的流畅性,在遇到高音的时候,腔体自然打开,把高音区所在的歌词表达清楚。

3、实践探索

黄自的艺术歌曲是各大音乐会上的常客,《燕语》被搬上舞台的次数特别的多,要演唱好这样的艺术歌曲与平时的舞台实践是离不开的。首先作为一首抒情的歌曲,要求在舞台上保持柔和干净的音色,伴奏的进行与歌唱者要融为一体,必须要在平时的学习和演唱中时刻注意,虽说《燕语》这首歌曲的篇幅较短,但是对于每字每句的刻画,包括作曲家所要刻画的意图,也是需要付出和其他大的作品同样的努力。

作为一名演唱者,对于舞台的控制也是必须具备的能力,面对观众首先要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燕语》这首歌曲的演唱必须处在沉着,向上的氛围中才能符合歌曲的意境。

结语

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对于中国声乐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对于声乐演唱还是声乐教学,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燕语》作为其中一首短小的艺术歌曲,展现了黄自先生的创作理念和音乐风格,要表现好作品,必须应从作品本身出发,仔细研究歌曲中的每一个细节,了解创作背景以及其中要表现的思想情感,表现出歌曲的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孙立萍、邹玘琛.黄自艺术歌曲《燕语》分析[J].艺术评鉴,2018(03):28.

[2]王云亮.试论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中的咬字吐字及情感表现[J].艺术科技,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