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芳
摘要:初高中物理教学存在很大差异,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要注重知识点的衔接、思维方式的衔接和学习方法的衔接。
关键词:衔接;知识点;思维方式;学习方法
作者简介:刘素芳,任教于河北省沧县第三中学。
带着十几年初中物理教学的切身体验站在高中物理的讲台上,转眼已近四年,“物理难学”是不少学生的印象,“物理难教”是不少老师的感觉。多年的一线教学,从《教学大纲》到《物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要求、教学评价等有了显著的变化,亲历教学理念的变迁,对初高中物理的教学现状有着还算深刻的理解。笼统的来说,初中高中物理教学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知识特征初中物理直观浅显机械,而高中相对来说更抽象复杂灵活;学习特征初中更感性,高中更理性;思维方式初中形象思维为主,而高中抽象思维进一步发展。
对学生来说,初高中相比,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重大差异,初高中教学衔接在高中起步阶段尤为重要。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知识点的衔接
物理概念是建筑物理知识大厦的基石,概念的教学始终是物理教学的最重要的元素。
初中物理尽管知识量不大,却涵盖物理的各个学科分支,力、热、电、光、原都有涉猎,基本概念几乎都涉及。但由于要求不高,侧重点偏向感性认识,定性了解,学生对概念的把握不全面,不深刻,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
有些很熟悉的概念,初高中侧重点却不同。例如力、速度,初中只强调大小,而高中大小与方向性并重。鉴于初中学习中学生对大小有了丰富的认知,高中教学应将侧重点放在矢量性,强调物理量的矢标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由于初中学习的影响,学生往往忽略其方向,常犯一些很幼稚的错误,如认为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大小分别为2牛和3牛的两个力叠加后大小一定是5牛等。对于这类概念,应该补充(例如矢量性)、修正(常见错误认识)、深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形成完整正确的概念体系。
有些概念,由于初中物理情境的简单,学生的理解似是而非。例如摩擦力。关于摩擦力的方向,学生容易认为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初中物理情境物体往往是在地面上运动),并不理解相对运动的真正含义。处理简单的相对地面运动的问题还行,遇到复杂的情况(多个物体相对运动)就没有了思路。对于这类概念要阐明要点,理清思路。
物理规律的教学同样是教学的重点。初中物理规律的得出往往依靠观察实验,结论浅显,表述不规范,也不注重前提条件和适用范围,感性认识起主导作用;利用规律解题时往往直接代入公式求解就能圆满,造成学生学习死板形成定式。例如初中学完欧姆定律,学生容易认为一切导体的I、U、R都存在相同的规律,而且认为电源电压(应该是路端电压)不变,这些错误的定式会给高中的学习带来很大困扰。进入高中阶段,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这种处理问题理想化简单化的根源,在进行物理规律的教学时要更严格规范,表述要更严谨,尤其强调条件和适用范围是物理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力学部分需要注意衔接的知识点现列举如下:
除了物理知识点的衔接,还要注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储备,及时补充数学知识,降低教学难度。如瞬时速度与加速度所需数学极限知识学生初中高中都尚未学到,力的合成与分解中三角函数知识准备不足,位移----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所需斜率、截距知识学生也有欠缺等。
总之,高中教师要做到对初中所教所学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二、要注重思维方式的衔接与转变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初中生处于少年期或学龄中期,这个时期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高中阶段处于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并且思维的辩证性、批判性、独立性进一步发展。
初中物理教学直观感性,学生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理形象,而高中物理主要依靠在抽象基础上的高度概括,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经过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因此,高中物理起始教学一定要注意创设直观、形象的物理情景,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高中阶段,无论是概念的形成,还是规律的得出,都依靠物理模型的建立。如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加速度跟相应运动状态的关系都是通过“匀速直线运动”这一理想模型得到的。研究理想化模型,一是研究对象的理想化,如质点、弹簧振子、单摆、理想气体等;二是研究过程的理想化,如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简谐运动等。
尽管初中物理教学偏于感性判断,但已经渗透了抽象思维的简单模型。例如电学中有一类题目:小灯泡与一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源两端,当滑片移动时,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如何变化?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数学最值知识进行较复杂的推理,还要讨论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与灯泡电阻的关系,才能得出全面的结论。鉴于学生已经有了抽象思维的最初模型,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较复杂的情景中选择合适的变量进行探究,例如:竖直挡板由图示位置逆时针旋转90°角的过程中,球对斜面和挡板的压力如何改变。选择的变量可以是竖直挡板与竖直面的夹角θ,用θ表示压力的大小,再根据θ的变化范围利用数学知识得出正确结论。经过这些简单的训练,逐步形成抽象思维的习惯,最后再形成物理模型。
总之,高中生无论从生理还是知识储备上都具备了思维转型的基本条件,但毕竟需要一个过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要循循善诱,推理判断归纳演绎能力的提高不可操之过急。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衔接与转变
初中生学习以记忆模仿为主,感性经验较丰富,而高中更需要靠独立思考获取知识,学习的主动性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成绩。
1.建立模型
尊重学生形象思维的习惯,从画图开始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建立物理模型。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并把之图景化,要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将抽象的物理情景、物理过程具体化、形象化,如受力分析时要求画力的图示,研究运动学要求学生画过程图,动力学要画受力图与运动过程图等。
明确高中物理模型的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等。如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重视实验
想学好物理,最终要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但无论怎么样的方法,都要尊重学科特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无论是《教学大纲》还是《新课程标准》,无论教学理念如何变迁,都不曾改变对实验的重视和强度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又能从中渗透科学的专业的思维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又能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和规律,当然更能获得感性的认知。以观察、实验、探究为切入点,能更好的衔接初高中不同的学习方法,潜移默化的实现学习方法的转型。同时,严谨的理性思维,在丰富感性认知的包围中,更加灵活深刻,容易形成对物理问题的尖锐而深刻的直觉和敏感,这不是我们创造力的源泉吗?
物理实验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过程,体现物理规律;物理实验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是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良好载体。学好物理一定要重视实验,不仅要认真完成教科书上的规定实验,而且要创造性地设计一些实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实验,启发学生从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思维。例如,在力的分解过程中关于“被分解的力(合力)有哪几个作用效果?”这是一个十分抽象的问题,学生由于缺少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因而对此问题的理解感到很困难。教学中突破这一难点的最好方法是设计一些实验,如用一块薄木板可演示铁块对斜面的作用效果等。
由感性促进理性学习,理性反过来修正加深我们的直觉,物理并不难学。感性与理性相得益彰,会使物理学习更加有理有趣。
3.主动使用学习方法
对学生渗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归纳、类比、科学抽象等,要求学生主动的有意识的应用体验不同的方法,并注意初高中的延续性与阶梯性。
例如: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时,可以联系初中所学阿基米德定律的方法:观察实验—分析推理—归纳结论。
(1)先做实验,让学生观察,从而获得鲜明的感性知识。
(2)引导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获得初步认识:闭合电路中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磁铁与闭合线圈相对运动、通电线圈(原线圈)与闭合线圈(副线圈)相对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原线圈电流突然接通或断开时产生感应电流;原线圈中的电流变大或变小时产生感应电流。
(3)归纳:穿过闭合电路所围面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产生感应电流。
总而言之,初高中物理教学既涉及相同的学科分支,又存在诸多差异,做好衔接教学,基本点还是要了解初中教学情况,了解学生特点,实现稳步迁移。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县第三中学061729)
OnLinkageofJuniorandSeniorHighSchoolPhysicsTeachings
LIUSufang
Abstract:Seniorhighschoolphysicsteachingisdifferentfromthatinjuniorhighschools.Inordertoaccomplishasmoothlinkageofjuniorandseniorhighschoolphysicsteaching,wemustattachimportancetoit,teachknowledgepoints,formastyleofthinkingandimprovelearningmethods.
Keywords:linkage;knowledgepoints;styleofthinking;learningmeth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