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娟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孙村镇黄浒小学
摘要:
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利用身边素材,巧妙利用活动形式为载体来巩固所学内容。这样不仅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但能使一个课堂充满生机;还能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做有心人、巧用活动、善于引导、主动参与。
一、我的困惑。
我从教二十几年,在数学教学中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困惑之一:怎样才能把《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这节课上好?我曾经尝试过多种方法,如:教师精心引导法,媒体辅助教学法等,都没有收到较好效果。因为本单元涉及的概念太多而且枯燥,所学知识与现实联系不大。怎样才能把学生调动起来,学好本单元知识,我在心中已酝酿很久,但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方法。
最近,我上《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这一节课时,开始采用的方法与往常近似。首先,引导学生总结回顾了整除的意义,接着导入“约数和倍数”的新知讲授。在我的“谆谆教导”下,学生似乎了解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在练习中我发现,至于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学生只能机械地模仿,根本就没有理解,学生稀里糊涂被我牵着鼻子走,我问一句学生就答一句,此时我感觉到课堂像一潭死水,我心里有种说不出得憋气,但还是硬撑着按设计好的方案完成了教学任务。距下课还有十多分钟,我让学生看看书,背一背概念。当我走下讲台,发现近半数的学生东倒西歪有口无心地念着概念,实际上就等待下课。我忽然闪现出一个念头,与其让时间白白浪费,不如组织学生活动。
二、死水变活潭。
“咱们来活动一下好吗?”,学生像弹簧似的一下坐直身子,被我的“活动”一词激活了。我让全班40名同学每人用一张纸写下自己的学号并牢记。活动的规则是这样:老师如果说8的约数,那么学号是8的约数的同学站起来说出自己的学号。(全班同学立即进入战备状态。)
我问:“8的约数有哪些?”学号是8的约数的同学争先恐后。
盛菲说:“我是1号,1是8的最小约数。”
吴思彤说:“我是4号,也是8的约数。”
调皮的汪杰说:“我是8号,是8的最大约数,一个数的最大约数是它本身,所以我是老大。”可爱的孩子此时表露出孩子的天性。
行动缓慢的章超同学,上课从不回答问题。这时慢条丝理地说:“我是2号,也是8的约数,我应该接在1号后面答,但我没跟上。我的回答算错吗?”我摸着他的头说:“你今天的表现最棒,没有你的补充,8的约数就不完整。章超同学露出灿烂的笑容。我从内心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太神奇了,你一言我一语就把找一个数的约数的方法阐明了。我更佩服章超的勇气,从不主动参与学习的他,今天能够大胆地表白自己的观点,可能是我让数学学习走进生活的结果。
我感受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会缩短数学与现实的距离,增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加深对知识与方法的理解;给学生创造一种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让每位学生能畅所欲言,优化心态,展示个性,就能让学生拥有和体验着做人的全部尊严,享受着被人尊重的快乐,建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和愿望。
活动还在进行,我接着说:“3的倍数有哪些?”全班同学像炸开了锅,每个同学都想最先表达自己的观点。我看着一张张可爱的脸蛋,真不知该让谁先说好。周徽同学看出我的心思,站起来建议:“我们应该按学生学号从小到大的顺序说。”我顺势说:“你今天当回小老师吧!”他得意地站到讲台前发号施令:“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然后按学号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接着他说:“因为3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所以从3号同学报数。”。
当39号同学报完数时补充说:“3的倍数大于39的还有无限个。”
另一位同学补充说:“虽然还有无限个,但在40个学号中39是最大的。”
“你们说得太好了,你们非常聪明能干,都可以当老师了。
三、活动的魅力。
我不禁想到:数学课中的概念不一定要需要老师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和学生的死记硬背,像这样一个小小的活动,不但可以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该掌握的知识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已深深蕴藏在心底,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至高境界。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活动还在继续……学习的主动权已完全属于他们,我成了孩子们学习的组织者、引路人、参与者。
四、我的思考。
教师一味地把学生抱在怀里,扶在手里,牵着学生走,使学生丧失了许多主动参与的机会,这种教育方式也逐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消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禁锢了学生思维,扼杀了学生创造的天赋。长此以往,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淡薄,上课懒得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导致整个课堂气氛沉闷。这就是平时说的有的班级学生不配合上课,尽管你是个非常“优秀”的老师,使尽招数,也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原因。因此,课堂上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全过程。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把各自的天赋都表现出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仅学会知识,还要掌握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夯实基础。
这节课早就结束了,但我的思绪仍在进行。一个活动的巧妙安排,竟能改变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没有那个环节,学生在沉闷的气氛中也背会了约数和倍数,说不定今天早就忘了。而那一个活动的穿插,顿时让沉闷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习达到欲罢不能的境界。无须学生过多的准备,无须教师精心设计精美的课件、Flash动画,同样能够让课堂活起来,让同学们行动起来。只要我们教育者做个有心人,善于挖掘教材,善于利用身边现有的素材,把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就能够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
事实证明,教师充分利用可开发的教学资源,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生活,把“活”的生活变成生动的教材。也许没有像往常一样让学生做十几道题,甚至几十道题,但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这些知识;也许教师没有告诉学生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所学知识,最完美的答案已出现在你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