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皮细胞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皮细胞的影响研究

鲁叶弘

鲁叶弘

(辽宁省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老年性高血压伴有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化分为A、B和C组,A组给予厄贝沙坦口服,150mg/次,1次/日;B组给予A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口服,10mg/次,1次/日;C组给予A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口服,20mg/次,1次/日,三组患者连续服药1年,对比三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厚度、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一氧化氮(NO)以及血脂和血压。结果:治疗后C组在改善颈动脉斑块、面积、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以及一氧化氮(NO)的临床效果最佳优,其次是B组和A组,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另一方面治疗后C组在改善血脂和血压的临床效果最佳,其次是B组和A组,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结论:20mg阿托伐他汀钙口服能够在改善颈动脉内皮细胞、缩小斑块及面积、稳定血压血脂有显著性临床效果。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老年人;高血压;颈动脉内皮细胞

【中图分类号】R97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479-02

高血压是一种以持续性血压升高为表现的慢性疾病,高血脂、高血糖、心血管疾病以及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严重危害患者生命以及生活质量的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证实血压过高、颈动脉斑块脱落是引起脑梗死患者主要原因。文献证明血脂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高脂血症是导致血管内皮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2]。调节血脂治疗已成为防止颈动脉斑块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他汀类药则为调节血脂治疗的主要代表性药[3]。本研究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钙不同剂量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皮细胞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120例,,其中男性76人,女性46人,年龄在61-76岁,平均年龄(66.32±6.44)岁。病程0.6~7年,平均(3.54±1.13)年。伴有糖尿病患者23例,伴有冠心病者28例,伴有脑梗死者28例。纳入标准:(1)年龄>60周岁;(2)高血压诊断标准参考我国《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心肝肾脏器功能不全者;(2)精神、认知功能异常者;(3)继发性高血压者;(4)伴有恶性肿瘤、出血倾向者;(5)近3个月内服用他汀类将脂药物者;(6)依从性差者。三组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于符合标准的12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化分为三组,其中A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口服(商品名:安博维,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号J20080113,规格0.15g),150mg/次,1次/日;B组给予A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口服,10mg/次,1次/日;C组给予A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口服,20mg/次,1次/日,(阿托伐他汀钙,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号J20120050,规格:10mg/片)。所有患者均连续服用1年,每4月进行一次颈动脉、血压以及血脂检查,对比三组颈动脉斑块及厚度、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一氧化氮(NO)以及血脂和血压。

1.3评价指标

(1)颈动脉:动脉斑块及厚度、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一氧化氮(NO)测定。采用飞利浦仪器型号IE-33检查,线阵探头,频率5.0-10.0MHz。同一操作者仔细观测颈总动脉情况,并给予记录。颈动脉壁分内中外膜,正常壁厚≤1.0mm,正常颈动脉内膜和中膜平滑肌的厚(IMT)<0.8mm,通常以颈动脉IMT≥1.0ram。颈动脉分叉处IMT≥1.2ram作为内中膜增厚的标准[5]。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检测用ELISA试剂盒测定。

(2)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总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采用酶测定法,脂蛋白采用电泳分析测定,应用全自动多功能酶标仪MUL-TISKANMK3(美国Thermo公司生产)。

(3)血压:测量方法:每个患者均测量三次,求取平均值,每次测量后3-5分钟后进行第二次测量,以减少误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版本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定量资料采用±S表示表示,应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分析,两两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SNK检验,定性资料采用%表示,应用卡方检验分析,对于资料符合非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颈动脉血管内皮细胞

对比三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皮细胞指标,结果提示C组治疗后4-12月改善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临床效果最佳,其次是B组和A组,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表1)。

2.4血压

对比三组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结果提示C组治疗12月后改善血压的临床效果最佳,其次是B组和A组,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表4)。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其病变的产生是血管内皮损伤、脂质积聚、出血和血栓形成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6]。大部分研究证实ET-l是目前发现最强的内源性缩血管物质,而NO是内皮依赖性舒张所必需,在调节血管平滑肌的张力中起重要作用。高血压是AS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血压升高可引起血管壁张力及切应力发生改变,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增厚,易于形成动脉粥样斑块[7]。而动脉斑块形成是老年性患者发生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IMT已经证实是早期动脉硬化的标志性改变[8].因此临床常采用检测颈动脉血管、检测IMT对亚临床AS有很强的预测性[9]。

本研究分为三组,每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厄贝沙坦口服控制血压,B组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C组给予中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干预,分析三组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厚度、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一氧化氮(NO)以及血脂和血压临床效果。研究发现颈动脉斑块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其发生与卒中有密切关系[10]。因此能够有效的改善颈动脉斑块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结果说明C组在治疗4个月后至12个月期间,改善颈动脉斑块、面积、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一氧化氮(NO)与其他两组比较临床效果最佳,说明20mg阿托伐他汀钙口服能够更好控制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进一步减少脑卒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王铭维[11]研究证实20mg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改善颈动脉斑块的性质,进一步使斑块稳定,不易脱落,防止斑块进一步增大,改善动脉硬化的程度,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有研究证实阿托伐他汀钙通过降低血中LDL-C、TG的水平,减少脂质在血管内皮细胞的沉积,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和迁移,减缓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12,13]。本研究对三组改善血脂进行对比,结果说明C组能够更好的改善TC、TG、LDL-C以及HDL-C指标,其临床效果优于其他两组。

综上所述,20mg阿托伐他汀钙长期服用在改善颈动脉内皮细胞、稳定斑块、控制血压和血脂方面有显著性的临床效果,同时可以有效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金国玺,梁冰,毕娅.等.老年糖尿病前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改变[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676-677.

[2]刘坤梅,丁小君,刘修燕,等.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J].华西医学,2013,28(1):25-27.

[3]谢根英,康锦程.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斑块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6):489-493.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

[5]何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临床田.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1:51.

[6]蔡宏文,毛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中西医治疗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5):1168-1170.

[7]张志翔,周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炎症因子及血脂的相关性[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48

[8]穆玉明,朝伟,胡伟春,等.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11):1499-1501.

[9]郑艳.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斑块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241-242.

[10]王铭维,李艳敏,王彦永,等.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中国人血脂及颈动脉斑块长期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2010,30(6):52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