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校管理有效性的六种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提高学校管理有效性的六种策略

王龙文

王龙文(广西玉林市陆川县清湖镇中心学校广西陆川537700)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8)10-048-01

学校制度理管理是使学校各项工作纳入科学规范的轨道,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办学效益,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有效的制度管理机制。学校制度管理既包括相对稳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的建立,又包括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师生安全、关爱学生等,这些规章制度能够全面实施,才能确保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一、与时俱进、规范管理。

学校领导肩挑着教务和学校日常工作的重担,要引领好学校稳步发展,就要有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方面具有前瞻性。唯有如此,才能有更高瞻远瞩的部署安排,更好地引领全校教职工同舟共济,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需要规矩,学校需要规矩,师生一样需要规矩。“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量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确定该这样或那样地管理自己。”一方面,制度的制定要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全体教职工都要参与,一个都不能少;另一方面,制度的内容要合理、执行要公平,人人平等。

二、以人本理念融入学校,营造人文的和谐性。

随着时代发展,学校之间的竞争,总体上无外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的竞争。作为小学校长,要有自己的治校方略,大局观和细节兼顾,利用好每一份资源,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园。第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以生为本。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种要求,这也是学生对一个学校的认知度最主要的方面。因此,校园物质文化应以服务于学生为宗旨,营造温馨的“家文化”,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归宿感。第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要兼顾法理。制度是严肃的,但制度的制定可以是人性化的。具体来说,就是在制度的制定上,既要保证其权威性和严肃性,也要充分体现人本的情怀和理念。第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融入德育。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也即德育。建设校园精神文化时,要以德育为主线,渗透到生活和教学的各个方面。指导全校教职工结合具体教材和情境,有机地融入德育内容,并努力贯彻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去。

三、用真诚和爱心推开孩子的心灵之门

“白云奉献给蓝天,玫瑰奉献给爱情,我们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恐怕最需要的不是美味佳肴,也不是鲜花巧克力,而应该是一个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一个举止文明、充满爱心的社会环境和一颗宽容慈爱的师心。教师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必要前提。以爱的教育感染和打扮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才会把你看作是知心朋友,愿意谈自己的真实思想,才会激发自己不断进取。热爱学生,把爱心像阳光般无私地撒向学生,把慈爱的微笑带给学生,温暖每个学生的心灵。“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凭着这种无私、不求回报的爱,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到顺其所思、同其所感、予其所需、引其所动、助其所正。用真诚和爱心把孩子的心灵之门推开,使他们更好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这不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吗?

四、充分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管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告诉我们:只有开展班集体建设活动,才能完成班集体建设目标中提出的任务,班集体也只有通过活动才能把学生培养为“四有”新人。每学期学校应根据不同的时间,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象制订出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来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各班活动开展得是否有声有色,生机勃勃,这既是直接涉及到班集体发展水平的高低,又是衡量班主任工作实绩的重要尺度。为了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除了组织教师学习外地班级管理经验外,更主要的是强调学习身边的榜样,从自己本校班主任管理中找出好的一面作为突破点。就以我校为例,通过对班主任评估量化考核的同时,注重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系列讲座。如我校一位中年教师,他有丰富的班级管理教学经验,从我们去年注重班主任工作建设考核以来,极大地调动了他的积极性。

五、打造一支精锐的优质教师队伍

师资的精锐性。学校,归根到底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学校发展快慢的重要指标。学校要走上发展的高速轨道,关键还在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因此,要打造一支精锐的优质教师队伍。“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让教师动起来,多组织教学方面的培训、学习。比如举办专题讲座、开设公开课、开展教研活动、参加各种培训学习等,从而使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提高。此外,还可通过家校合作等形式,让家长和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在校园里营造文明执教的风气,从而形成师爱生、生敬师的和谐氛围。这样,教师乐于教、善于教、勤于教,学生乐于学、善于学、勤于学,教学质量自然提高,师资水平也自然升级。

六、安全警钟时刻在心中

受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网络媒体的影响,如今的学生接受新生事物快、好奇易动、安全意识、法纪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学校安全事故频发。由于安全管理较为复杂,学校的一瓦一木,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兄弟学校发生的血的事故给学校管理者们上了一堂堂震撼人心的教育课。安全,让人不敢越雷池半步,安全之重给管理者戴上了“紧箍咒”,让人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然而,“生命不保,谈何教育,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学校的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安全乃学校工作重中之重!理性回归,变“堵”为“疏”。在安全管理上,学校往往制定清规戒律若干,这个“不准”,那个“严禁”,往往到头来,犯规破律者屡禁不止,对于各中其义,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嘴里念着注意安全,盲目干着不安全的事而不知晓。“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基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于小学生安全教育来说,千方百计的“堵”,如果换成顺其自然的“疏”,岂不更为合理?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如通过开展安全与我同行大讨论,在明辩中让学生认识安全重要性;通过编制安全三字经,口耳相诵,让安全教育深入人心;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机会多、号召力强。因此,把安全自护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也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在增长学科知识,提高学科能力的同时,树立安全自护的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一定要摒弃应付检查的“作秀式教育”。要充分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文化橱窗等宣传工具根据季节特点和特殊形势展开安全大教育,保障学生在面对危急情况的时候,能够从容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