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康乐中学731500
摘要:新课标推行以来,学生主体地位加强。但实际上,语文对话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教师没有把握好多方面的“度”。文章拟从语文说话教学的重要性、对话教学失度的几种主要表现和解决方法试探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语文对话教学度
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学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对话式教学模式是近几年国内较为流行的语文教学模式之一。它强调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和生成,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值得我们深入、系统地研究。
一、对话教学失度的几种表现
1.问题的难易失度。这方面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问题过难、范围太大,超出了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这时,教师不得不自问自答,很难产生对话。一种情况是问题过于简单或是无疑而问,如“是不是”、“对不对”等。这种问题表面上引起了对话,但是,这种对话很难深入开展下去,只是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2.对话开放、限制失度。有的教师上课时严格按照自己的教案进行,设立机械死板的对话目标。教师只是按照自己预设计划,把学生带进自己早已设好的“圈套”内。这样的课堂虽然有问答,但实质上是被动的讨论,而非平等的对话。有的教师走向了另一极端,在对话教学中完全迷失了教学目标,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非预设性,对话没有目标或偏离主题。例如,一教师讲到《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这一句时,花了大量的时间与学生讨论萤火虫的外形、种类、生活习性等。虽然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却脱离了文本。教师后来想将学生引入到文本的学习中时,学生的注意力却很难集中了。
3.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失度。新课程改革理论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模式的。为了改变这种模式,有的教师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却忘记了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教师主导作用的失度一方面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不够上。学生回答不上来问题,教师不去指导,只是换个同学回答,对学生的不当甚至是比较荒唐的想法没有任何规范。
另一方面表现在对学生的反馈失度上。例如,一教师在上《我为什么而活着》一课时,问道:“同学们,你们是为什么而活着呢?”其中,有的学生说:“我为玩游戏而活。”有的学生说:“我为钱而活。”有的学生说:“我为权利而活。”教师见快要下课,不去对这些偏激的想法进行纠正,只是简单地总结了一句“好,大家的答案真是丰富多彩啊。”从这一问题的本身来看,有利于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包括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但是,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需要教师的引导。当学生有错误的价值观时,如果教师不加以纠正,学生就会误认为老师默认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想法没有什么不对的。
这方面还存在教师表扬过度的问题。有的学生回答的问题错误百出,教师还一味地表扬。“教育者,长善而救其失也。”(《学记》)意思是说:教育的作用是发展学生的优点并纠正他们的缺点。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但是过度的表扬只能适得其反。学生也就不会那么珍惜老师的表扬了。因此,教师既要做到不轻易批评,也要做到不随便表扬。
4.对问题的答案过于求全责备,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例如:一教师在上《华南虎》时问道:大家觉得观众是怎样的一群人?”学生很踊跃地回答道:“麻木不仁”。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却是“灵魂麻痹”。教师又问:“在华南虎不羁的灵魂面前作者有何感受?”学生仍比较活跃地回答道:“同情华南虎,认为人类很无聊、丑陋”。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却是“庸俗、猥琐、无知”。于是,学生小声地在下面议论“猥琐”这个词的意思。教师接着问:“‘我终于明白’蕴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索?”学生缄默了。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够重视造成了学生积极性的减退。因此教师不应简单地否定与自己或教参不同的答案,要珍视学生内心独特的体验,允许学生作出多种可能的解释或回答,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解决方法试探
1.问题的选择。在对话过程中师生共同构建目标,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教师要抓住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于一些较难问题,教师可以采取“搭梯子”、“化抽象为具体”的办法。
2.问题的探讨要展开多维对话。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实现教师、学生、文本充分对话。首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文本进行对话,使他们在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展开多维对话。教师要与学生形成平等的合作关系,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要只把眼光停留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要让学生充分参与。此外,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也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3.问题的解决要有教师的有效评价。教师应该认真观察对话教学的全过程并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反馈。既要有反馈,而且还不能过于笼统,要从学生参与的状态、广度、品质和效果等多方面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