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荆州工业学校基础教研室德育组湖北荆州434020
【摘要】新型课堂模式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对学生给予鼓励,恰恰体现了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这种教学行为也是当代教育理论所提倡的,它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他们的潜能,也有利于鼓励和鞭策教师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关键词】新型课堂模式课堂鼓励
一、积极的课堂鼓励是激发学生自信与潜能的源泉
心理学中有一个“罗森塔尔效应”,它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一次实验所揭示出来的:1968年,罗森塔尔和助手到一所小学进行实验,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级,对18个班的学生做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他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校长和相关老师。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意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他对这些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显然,那些学生原本平常,只不过是因为有了良好的赞誉而产生了一种心理暗示,从而让它激发自己的自信与潜能。其实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非凡的人,而他们能不能成为天才,关键是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地教育他、鼓励他。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尝试大胆鼓励。笔者所代课的班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课堂展示人数过少,在开学初的两次课中,第一次上台展示人数还不到10人,第二次也没有突破15人。分析了各个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后,利用预习指导的时间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鼓励,对课堂展示不积极但预习笔记做得非常好的学生,先从表扬他们的笔记着手。听了表扬同学都非常高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但我紧接着又说:我觉得你们俩很可惜。他俩就纳闷了,不明白我的意思。我解释说既然你们的预习笔记能够做这么好,肯定是与自身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分不开的,那为什么不上去将这么优秀的观点展示出来呢。在这次鼓励之后,这两名同学上台展示的次数明显增加了。对于有特殊才艺如擅长唱歌、写打油诗而又不愿展示的同学,我则鼓励他们通过歌曲、打油诗的形式来进行展示,既发挥了自身特长,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而这些同学也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收获了自信。
二、积极的课堂鼓励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在学生的自信得到了激发的前提下,自然会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与探究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展示中对每个同学的表现,都运用鼓励性语言对他们的思考和发现予以积极评价,既充分尊重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愿望,又保护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进步。比如讲“养成良好品德”这一节的合作探究部份,让每个小组进行案例分析,通过一个小品将这个案例表演出来,然后再通过旁白点出问题,有的同学没有看懂嘀咕起来,我及时对这组同学新颖的展示形式进行了肯定,同时留出了几分钟让他们重新准备,并进行指导,表演获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三、积极的课堂鼓励是增进师生间理解与信任的催化剂
新型课堂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进入“主人”角色,大胆地学,活泼地说,主动掌握课堂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里创造一种使学生心情愉快,产生强烈求知欲,积极探求知识的课堂心理气氛。而这些以什么作为基础呢?当然是师生间的互相理解,彼此信任。从我校学生的年龄层来看,95%的同学出生于1991年后,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课堂上最希望得到的就是老师的肯定。适时的鼓励会使他们视老师为知音,既激发了他们的上进心,而且还使他们愿意与老师交往,增加师生间的理解和信任。0914班有一个同学本来上台展示非常积极,但是他一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话就脸红,而且声音很小,再加上底下同学的笑声,导致他连续几次都不敢展示了。在发现这个情况后,我主动找他谈话,告诉他胆怯是人的正常生理反应,就是老师本人也曾胆怯过,不要因此而自责,因为能够站在讲台上就已经是战胜自己的表现了。也许是我的鼓励起了作用,他在下次课就有了明显的变化,这时我抓住机会调动全班同学给他以真挚热烈的掌声,同时告诉其他同学,对别人鼓掌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身素质和修养的一种体现。后来,每有变化就有掌声。渐渐地,在掌声中他不再胆怯,而且变得充满了自信,我们的师生关系也也越来越融洽。可见,人与人之间的鼓励与理解信任在教学中也是相辅相成的。
四、积极的课堂鼓励是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途径
新型课堂模式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时代,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的信息大量增多,有很多是教师所不知不晓的,“一桶水”的教师正在遭遇“一桶水”的学生。如果这时候教师还故步自封,拘泥于旧有的传统,满足于旧有的知识结构,是很难适应新型课堂模式的要求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来自各方面首先是来自学生的鞭策。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采用积极的课堂鼓励的教学方法,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向更广泛、更深入的领域迈进。而当学生涉足于此时,必然会导致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探究,共同提高。因此,对学生的鼓励也无异于对自己的鞭策。
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讨论幸福这个话题,在最后总结的时候,我说希望每一个同学每天都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拥有好的心情,因为爱伤心爱生气的人是不会感到幸福的。结果就有同学站起来对我进行补充,“老师,我觉得真正幸福的人,应该不仅仅指他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快乐的,应该指他生命的整个状态。只要痛苦过去依然指向幸福,那他总体上仍然是幸福的。”学生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实属不易。除了给予他高度的赞扬和肯定外,我也从中上了一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