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南口防疫站北京102202
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奶牛蹄病发生规律,以期为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在2016年7月-2018年7月时间内某大型奶牛场年龄超过10月的3623头奶牛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来探讨奶牛蹄病的发生规律,并且根据发生规律来制定综合防控措施。结果:在这3623头奶牛中,有877头奶牛产生奶牛蹄病,发生率为24.2%,不同年龄的奶牛的奶牛蹄病发病率差异显著,5-7岁奶牛的发病率较高,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的奶牛的奶牛蹄病发病率差异显著,第三季度奶牛的发病率较高,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次奶牛的奶牛蹄病发病率差异显著,第四季度奶牛的发病率较高,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奶牛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奶牛蹄病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奶牛蹄病;发生规律;综合防控措施
1引言
奶牛蹄病是奶牛生产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如果奶牛的病情较轻,则可能会引起奶牛出现跛行的情况,如果奶牛的病情较重,则可能会引起奶牛出现瘫痪的情况,奶牛场管理者必要高度重视该类疾病,否则便会导致奶牛场的生产成果大大增加,降低经济效益。在临床上该类疾病一般分为腐蹄病以及蹄变形两种类型。根据大量数据显示,该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仅次于乳房炎以及生殖系统疾病排名第三的疾病。该类疾病的发生往往与管理、营养、遗传等因素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在对奶牛蹄病进行控制就需要对该类疾病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随后根据调查结果来制定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措施。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6年7月-2018年7月时间内某大型奶牛场年龄超过10月的3623头奶牛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来探讨奶牛蹄病的发生规律,并且根据发生规律来制定综合防控措施。
2.2药品以及工具
本研究选取的药品为鱼石脂、松溜油、碘酊(5-10%)、硫酸铜、双氧水、高猛酸钾粉、磺胺二甲嘧啶、水杨酸钠(10%)、碳酸氢钠(5%)、葡萄糖溶液(5%)、葡萄糖酸钙(10%)。选取的工具为蹄钳、蹄刀、修蹄专用保定架以及其它常用器械。
2.3方法
2.3.1奶牛蹄病发病调查方法
对奶牛的奶牛蹄病的病因以及病史进行调查,随后对奶牛进行临床观察,运动检查、站立检查、蹄部检查,如果奶牛在站立时表现出步态异常、跛行以及姿势异常等情况,则需要作为重点观察对象,需要对奶牛进行临床诊断,同时对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并且对奶牛不同年龄、不同季节以及不同胎次等方面进行调查。
2.3.2综合防控措施方法
对于患有奶牛蹄病的奶牛进行综合防控措施干预,具体的措施如下,①牛只的保定:首先将奶牛放置于专用的保定架内,随后采取两条长约220cm以及宽约20cm的附带对奶牛的乳房前以及胸前腹底部向上兜紧,以此来对奶牛的前后运动进行限制,确保奶牛的安全。②蹄叶炎奶牛:对于患有蹄叶炎疾病的奶牛放置于松软、干燥以及清洁的地面之上,以此来对奶牛的蹄内血液循环促进恢复,同时对奶牛的指神经采取20-30ml的普鲁卡因液(1%)进行封闭,同时对奶牛进行500-1000ml的碳酸氢钠溶液(5%)静脉注射以及1000-1500ml的葡萄糖溶液(5%),同时还可以抗组胺制剂类药物进行应用。③变形蹄奶牛:对于患有变形蹄疾病的奶牛采取不同的修蹄疗法,如果患牛为宽蹄,则需要使用蹄钳将奶牛过宽的角质部分进行剪除,同时对蹄底进行修整。如果患牛为长蹄,则需要使用蹄钳将奶牛过长的质部分进行剪除,使其恢复至正常形态,同时对蹄底进行修整。如果患牛为翻卷蹄,则需要使用蹄钳将奶牛过长的角质部进行修剪,同时除去翻卷侧蹄底内侧增厚的角质,使得患牛的外侧缘修整至自然弧度。④蹄趾间腐烂奶牛:首先对奶牛的患蹄使用硫酸铜溶液(30%)进行洗净,随后涂碘酊(10%),在患牛的蹄趾间涂抹松溜油,同时装蹄绷带。如果患牛具有全身症状,则需要静脉注射0.1g/(次•kg)硫铵二甲嘧啶,2次/d,需要连续治疗5d[1]。
2.3.3疾病的预防
对于奶牛蹄病的奶牛采取预防措施,具体的措施如下:①浴蹄:对于育成牛,则需要在牛舍出入口处修建一个水泥地(大小适中),同时在池内放置适量的硫酸铜溶液(10%),1-2次/周,对于产奶牛,需要对奶牛的指间隙、蹄壁以及蹄球部均匀喷洒硫酸铜溶液(4%),1次/周,150ml(次•头)。②修蹄:管理人员需要对奶牛在春秋两季进行两次修整,如果奶牛严重且不能负重,则需要对患牛进行常规手术处理,并且需要对奶牛进行装蹄,以此来充分减缓奶牛的负重。
3结果
3.1奶牛蹄病的发病率调查情况
在这3623头奶牛中,有877头奶牛产生奶牛蹄病,发生率为24.2%。
3.2不同年龄的奶牛奶牛蹄病的发病率
不同年龄的奶牛的奶牛蹄病发病率差异显著,5-7岁奶牛的发病率较高,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情况见表一。
注: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不同季节的奶牛奶牛蹄病的发病率
不同季节的奶牛的奶牛蹄病发病率差异显著,第三季度奶牛的发病率较高,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情况见表二。
注: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不同胎次的奶牛奶牛蹄病的发病率
不同胎次奶牛的奶牛蹄病发病率差异显著,第四季度奶牛的发病率较高,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情况见表三。
注: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语
根据大量数据显示,导致奶牛产生奶牛蹄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便是遗传,根据相关报道显示,荷兰坦牛蹄形性状的遗传力为0.6,大多数来源于同一父系的患牛较多,为了降低疾病发病率,建立对患病的母牛进行及时淘汰,同时加强对肢蹄性状的育种选择,同时选择蹄的斜长、背部长以及四肢位置等。除此之外,对奶牛进行日粮营养水平管理也十分重要,如果奶牛的日粮营养水平不平衡,便会导致其磷与钙比例出现缺乏的情况,微量元素的缺乏极易使得奶牛产生奶牛肢蹄病,因此奶牛场管理人员需要针对奶牛的不同生产水平以及不同饲养阶段来制定日粮配方,保证奶牛的健康发育。
参考文献:
[1]房文斌,林为民.石河子地区奶牛蹄病病因及综合防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0):108-109.
[2]张春梅,施传信,韩进诚,等.豫西北地区奶牛蹄病的调查分析和防治措施[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