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生物教学中“问”的技巧
池月雯福建省尤溪县第五中学365114
提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常常会使用不同的问题、设置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发问,就这样,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对问题的发问形成了互动教学的生动局面。教师围绕探究活动的需要提问、讲解,学生围绕解决心中的疑难问题发问,进一步解决问题、形成概念。本文就“问”的这两面性,初步探讨了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实施。
一、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问题具有启动学生思维和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方向的重要作用,教师提出怎样的问题,意味着学生有选择地注意某一方面的信息,为了启动全体学生的思维,需要有效地运用提问。首先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根据教学内容精挑细选;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中,以中下水平学生的接收能力为主,适当兼顾优、差生,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通过回答问题有所收获。第二,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简明具体易懂,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比如《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的《生物的特征》一节中先提容易的问题:坐在教室里,我们能看见哪些生物?(人、树、小鸟、蜜蜂等)哪些是非生物?(桌子、黑板、讲台、空气等),从学生熟悉的问题着手,启动思维,然后提问:珊瑚是生物吗?请说明理由。对于珊瑚学生相对没有那么熟悉,容易将珊瑚和珊瑚虫混淆,以此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明确生物的特征。最后,让学生观察大量的植物、动物的图片,并思考问题: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促进全体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提问必须力求趣味性
激发兴趣是提问的第一要素。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励他们去探索。例如在教学《水域环境的保护》时,考虑到本校位于半岛,学生来自沿海地区的,对水域环境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教师结合课本图V-6提问:我们的生活垃圾到哪里去了?这个问题引起他们的好奇和思考。对啊、我们的生活垃圾被运往哪里去呢?以前不太注意的问题给同学新颖的感觉,于是讨论纷纷,兴趣也来了。在这种氛围下问题很快就解决了。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又如,在学习《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课时,学生接受的课文知识是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教师可以结合上一节课的内容问学生:水生动物(如鱼)需要改变怎样的结构才能够在陆地上生活?当然这是个假设,鱼只能生活在水中,同学们给鱼换上角质层、换上四肢、换上肺等结构以适应陆地生活,他们个个都成了鱼的“上帝”似的,讨论得非常热烈,尽管经过人为的、主观的改变,鱼将非鱼了,然而学生在热烈气氛中掌握了陆地生活的动物应该具备怎么的结构才能够生存下来,就这样形成了良性的循环。这就是问题趣味性带来的良好效果,也是教师备课应该力求的一个目标。当学生寻求到答案以后,就会为获得新知识和能力而激动、振奋,为探索和创造的成功感到愉快。
三、提问需要渐进性
从纵向角度来说,问题的设置要注意渐进性。先行问题的答案较简单、应是后继问题的基础,不同问题环环紧扣,形成对知识对象全过程考察的思维态势,构成问题链、且越来越深入。紧接着上面《水域环境的保护》的提问,老师又问:当地人们还有哪些活动影响水域环境?经过分析思考以及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提到废水的直接排放、有的学生提到生活垃圾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倒到海里等,最后老师才问:今后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够为保护环境做些贡献?学生提出了种种建议,虽不太成熟、不太可行,但是从此以后他们已经在思考着地球的环保问题了。就这样利用一张小小的图片,由于问题的层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同们学探究不断,在探究中他们的情感与价值观充分体现出来。也许,今后的他们就因为今天的讨论,明天为环保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技能训练——“评价实验方案”: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而设置三个方案。
方案一: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二: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三: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无菌条件下。
为了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
1.实验过程中为什么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2.甲乙两组可以用不相同的树叶吗?
3.既然不可以,在这个实验中只能有几个变量?
4.那么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变量应该怎样设置?
5.哪个方案更能够说明问题?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这一组系列问题一环接着一环,逐步深入,将探究进行到底。
善于提问要求一个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正确的教学态度,从备课开始到上课结束,要体现自身通晓教材、读透大纲,能够问出问题的要点,启发思维、激发兴趣;而善于待问则体现出一个教师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下放“提问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进而构建知识。师生在相互问答之间有心灵的沟通,有心心相应的激情,进入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具有无限包容的境界从而产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