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历史心得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教学历史心得浅谈

刘俊杰

河北省武安市第十中学刘俊杰

摘要: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过去性。因此由于历史内容年代久远,使得教材内容抽象、枯燥,缺乏趣味性,如果缺少必要的教学方法,学生就很难很好地完成对这些历史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抛砖引玉

升上高中后,很多学生为找不到一种理想的学习方法而烦恼,甚至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鉴于此结合教学教改实践,借鉴有关课改的理念,在历史教学中,应如何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其学习兴趣,学好历史,谈几点规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构建知识结构,把握内在联系

高中历史新教材编写采用章节体,章、节和子目之间的关系密切。章、节、目的标题构成了每一章内容的知识结构。章的标题揭示历史阶段特征;节的标题概括本节内容;目的标题是知识结构的主干,段落是知识结构的枝。对高一新生来讲,教材内容看来是支离破碎的,只不过是按顺序进行了编排,这种错误认识无疑是学习的最大障碍。在阅读历史教科书时,有些同学往往不重视章或节的标题对课内子目的统领作用,孤立地看待各子目间的相互联系,记忆知识支离破碎,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为此,同学们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首先,熟悉课文基本结构,弄清课题与子目、子目与子目的关系;其次,给章节以准确的“定位”,即阐释清楚每一个章节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犹如电脑网络,随时可调用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再其次,牵出串在章节之间的“纲”,即教材的主线。如新编中国近代现代史展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四部曲”: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阶段(1840—1864)——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和半殖民地半封建设经济的形成(1860——1895)——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的确立阶段(1895——1901)——中国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阶段(1901——1912)。这样的揭示犹如登高鸟瞰,使自己克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历史的规律了然于胸。

二、采用多种方法,增强自身记忆

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内容非常丰富,很多历史知识需要记忆。记忆基础历史知识是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记忆能力是历史能力中的基本能力。

1、对比记忆法。鸦片战争发生的国际国内背景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理解、记住了背景知识,就较容易掌握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失败的原因。同学们可以运用对比记忆法,将鸦片战争前近200年的中英两国发展情况(从政治、经济、外交、中英贸易、文化科技、综合国力等方面)对照比较,很容易发现:中国,各方面都在日益走向衰落(或处在落后状态);英国,各方面都蒸蒸日上,充满了迅猛发展的活力。抓住了这一本质特征后,就较轻松地记住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国内外环境。

2、趣味记忆法。中国近代史涉及郴平等条约的内容较多,很多同学觉得对条约主要内容的记忆是比较难的,很容易混淆。为此,同学们可用趣味记忆法将有关内容简化,以便于记忆。例如:《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我们可简记为:割地、赔款、开商埠、协定关税。五个通商口岸可记为:广、厦、福、宁、上(与“光下不能上”谐音)。《天津条约》中十个通商口岸的名称可记为:久(九)旱(汉)南头镇,烟台淡州营。

3、联想记忆法。我们在学习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时,一般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等环节依次递进认知的。有的历史事件,我们还要探索它的性质、实质、进步性、局限性等相关的隐性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从整体上、全局上把握知识,我们可利用联想的方式,以历史概念为核心,把有关的细琐知识点作为联想记忆的内容,形成一种记忆模式(或称忘记规律)。如讲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同学们看到这一历史事件,除了联想到有关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历史条件、形成过程、建立的意义等显性知识外,我们还应联想到与之有关的三个本质问题:(1)中共“三大”伟大的历史贡献,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新途径——统一战线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2)中共“三大”的缺陷是未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3)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国共两党全力救国的产物,也是合力救国的起点。

三、弄清历史概念,揭示历史内涵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本质的、整体的、内在联系的认识的反映。高中历史许多概念比较抽象,有简单概念与复杂概念之分。简单概念指单纯的主要靠识记的知识概念,如“割地”、“赔款”;复杂概念是指需一定的思维能力去理解并弄清其外延、揭示其本质的概念,如“半殖民地半封建”、“革命”、“改革”、“改良”等。在学习过程中,准确把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需要,也是深刻领会教材内容及沟通历史知识的需要。许多同学反映,把历史课文记得很熟,为什么做题目总是错误百出。其实,这其中的一个因素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全面。因此,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必须学会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才能较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探索历史发展规律,提高历史答题能力。如“租界”和“租借地”:“租界”是19世纪至20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在华通商口岸开辟、经营的居留、贸易区域,是列强对半殖民地国家进行侵略的据点;而“租借地”是19世纪后期列强主要出于军事目的向弱小国家租借大片战略要地。二者在主权所有、地理位置、时间限定、司法等方面有很多区别。

四、学会纵横比较,加深知识理解

比较法是培养学习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平时,在学习中应注重对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异同处,加深对史实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把同一国家或地区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也可以对同一时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一些历史现象进行比较;也可以对性质相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还可以对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比较时,要先找好比较点,一般是背景要素中的原因、条件、目的;内涵要素中的经过、内容、特点;后果要素中的结果、性质、作用、影响等。比较的目的是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征和不同点,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同点。概括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或认识,以准确、深刻地认识历史事物。如通过对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的背景、领导阶级、结果和失败原因等方面的对比分析,联系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原因,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反帝和反封建同时并举;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敢于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