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分布情况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发热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分布情况探讨

胡红霞1赵倩2朱虹3

胡红霞1赵倩2朱虹3(1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475003;2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450000;3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475000)

【中图分类号】R4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6-0149-02

【摘要】目的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对发热患者血培养进行汇总,分析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方法随机对我院住院发热患者(体温均大于38℃),采用Bactec9120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对血标本进行培养,Vitek鉴定板和梅里埃公司药敏卡对血培养阳性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892例血培养共检出41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47株(占59.81%),革兰阳性菌120株(占29.06%),真菌13株(占3.15%)。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57.08%和46.39%,葡萄球菌中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71.64%和60.82%。结论糖肽类和利奈唑胺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球菌高度敏感。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作用效果较好。故对发热患者血培养分离菌株并进行药敏监测很有必要。

【关键词】血培养病原菌发热患者培养结果分布情况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临床侵入性检查和治疗技术的使用增多,非致病菌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导致的医院血行性感染亦明显增多,且其耐药性日趋严重。本文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检出的413例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进行回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材料、仪器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材料均来自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住院及门诊患者,送检血培养标本3892例,年龄最小1d,最大70岁,患者体温均大于38℃,大部分患者在血培养前使用过不同抗生素,经治疗无效或再次发热而住院。

1.2仪器Bactec9120全自动血液培养仪(美国BD公司生产)和ESP全自动快速培养系统II(美国Difco公司生产)。血培养瓶为仪器专用配套产品。全自动细菌鉴定仪VITEK系统(法国Bio-Merieux公司生产)。药敏纸片均购自英国Oxoid公司和美国BD公司。

1.3方法

1.3.1标本采集在患者高热寒战时及抗生素治疗前或下一次抗生素使用前无菌采集血标本5~10ml,注入血培养专用瓶内,混匀后立即送检。

1.3.2细菌培养菌株鉴定与药敏试验自动血培养仪检测5d未报阳性,转种无菌生长者为阴性。全自动血培养仪报警提示阳性,及时转种血琼脂和麦康凯平板,必要时另转种巧克力平板和念珠菌显色平板。置35℃、5%CO2环境培养18~24h。并同时涂片行革兰染色镜检,及时初报临床医生。用VITEK系统鉴定细菌,根据CLSI(2006年)标准判读结果。所有操作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

1.3.3数据分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推行的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2结果

2010年1月~2011年10月住院及门诊患者,送检血培养标本3892例,检出病原菌413例,阳性率为10.61%。其中革兰阴性菌247株(占59.81%),革兰阳性菌120株(占29.06%),真菌13株(占3.15%)。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57.08%和46.39%,葡萄球菌中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71.64%和60.82%。药敏试验提示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对万古霉素、利福平、莫西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较敏感,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派拉西林/他唑巴坦较为敏感。

3讨论

随着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各种侵袭性操作,特别是静脉导管插管及各种介入性诊治手段的应用,血行性感染在医院中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病死率较高,其正确的治疗有赖于准确快速的病原菌检测及其药敏试验。2010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送检血培养标本3892例,检出病原菌413例,阳性率为10.61%。与国内多家医院报道[1]相似。其中新生儿血培养的主要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且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唑啉和氨苄西林/舒巴坦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与张传领;张国祥等报道相似[2]。多重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出现与大量使用广谱头孢菌素有关,如当ESBLs的出现而大量使用氟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药物,可导致多重耐药的非发酵菌和真菌增加。我院分离的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57.08%,肺炎克雷伯菌为46.39%。虽然ESBLs在各地区、各医院间检出率差异明显不同[3],但通过本组资料仍可看出产ESBLs菌株呈逐年增长趋势。根据CLIS提示,产ESBLs菌株应避免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类药物。有研究显示,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对菌血症和念珠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重大意义[4]快速准确的病原菌鉴定和药敏结果是败血症明确诊断和治疗最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张世勇,胡佳林,许涛.636例血标本的病原菌种类分布与耐药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3):173~174.

[2]张传领,张国祥.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3)596-598.

[3]祝进,徐礼锋,陆军等.1323例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2005,20(4):378~381.

[4]SafdarN,FineJ.P,MakiD.G.Meta-Analysis:Methodsfordiagnosinguntravasaculardevice-relatedb100dstreaminfection.AnnInternMed,2005,142:45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