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术后应用一次性氧气导鼻管吸氧护理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婴幼儿术后应用一次性氧气导鼻管吸氧护理的研究

肖炜吕槐菁黄丰

肖炜吕槐菁黄丰(广州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目的探究一次性氧气导鼻管应用于婴幼儿术后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入2011年11月~2012年5月我院术后患儿1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7例。治疗组患儿给予一次性氧气导鼻管吸氧护理,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面罩吸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一次性氧气导鼻管疗效显著,能有效克服传统面罩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婴幼儿术后吸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2-0176-02

婴幼儿手术后,因年龄小,排痰能力弱,气管、支气管较细,软骨发育不完善,极少量痰液就可以引起气管、支气管阻塞,导致肺不张和肺炎,引起缺氧的发作[1],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症状[2]。因此,对于术后婴幼儿选择正确的氧疗方法尤为重要。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期间,笔者对我院87例术后患儿采用一次性氧气导鼻管吸氧护理,有效的克服了传统面罩吸氧所带来的护理缺陷,既能保持良好的给氧效果,又便于管理。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基本资料选入2011年11月~2012年5月我院术后患儿1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7例。治疗组患儿,年龄1~5岁,平均2.7岁。对照组患儿,年龄1~6岁,平均2.9岁。两组患儿的年龄、临床症状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治疗组

方法:(1)先将一次性氧气鼻导管前端固定于人中,将一边鼻导管剪短后打一死结,再将另一边鼻导管留其原有长度后也打一死结;(2)根据患儿年龄或面部大小,把稍长一端的鼻导管中间剪出2个与患儿鼻孔距离差不多的扁U型孔;(3)将3M胶布用十字交叉法固定于已剪好扁U型孔的鼻导管两段;(4)吸氧时将两侧扁U型孔正对两侧鼻前庭,置于鼻外,根据面部大小调节后将导管固定于耳垂处,另一剪短的鼻导管则用普通布胶布固定于氧气鼻导管上,以防过度牵拉。

护理:(1)在吸氧过程中,保持吸氧管通畅,防止打折;(2)患儿在第2次使用时,只要换粘在胶管外的胶贴即可;(3)妥善固定一侧吸氧鼻导管,以防脱落。

1.2.2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面罩吸氧护理。

1.3观察指标监测记录患儿血氧饱和度,吸氧设备的保留时间,患儿有无哭闹、是否舒适,对护理操作的影响,对病情观察的影响。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两组数据进行t检验,若P<0.05,则说明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治疗组一次性氧气导鼻管的平均保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传统面罩的平均保留时间,治疗组平均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应用一次性氧气导鼻管护理对护理操作和病情观察无明显影响,而传统的面罩对护理操作和病情观察有较显著影响。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一次性氧气导鼻管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面罩。

表1吸氧设备的保留时间和血氧饱和的对比

组别例数平均保留时间(h)平均氧饱和度(%)

治疗组876~897~99

对照组871~290~95

表2两种护理方法对患儿舒适及护理操作的影响(n)

组别例数不舒适影响护理操作影响病情观察

治疗组872(2.3%)0(0%)0(%)

对照组8768(78.2%)86(98.9%)55(63.2%)

3讨论

吸氧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措施,是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促进组织新陈代谢的一种治疗方法。氧疗的效果不仅与吸氧流量、患者的缺氧状况及缺氧类型有关,也与患者的吸氧方式有关[3~7]。在婴幼儿的各种手术中,由于多采用全身麻醉,麻醉药和镇痛药物可使呼吸中枢受到抑制,导致术后低肺泡通气[8],因此术后应常规持续吸氧。但由于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特别是小儿鼻孔大小差异大,皮肤皮脂腺、汗腺丰富,好动、爱哭闹不配合等特点[9]。另外,小儿鼻腔分泌物多,鼻塞吸氧管容易堵塞,故普通鼻塞式吸氧不适用,而面罩吸氧因为浪费氧气,且易刺激面部皮肤,费用高,难以普及[10]。我们采用一次性吸氧鼻导管吸氧法用于小儿吸氧,不仅解决了上述问题,且简单、舒适、安全卫生、经济适用易于在临床普及和推广,为患儿提供了舒适安全的人性化护理,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挤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婉秋,肖小娥,王红梅.头皮针软管用于婴幼儿给氧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18):46~47.

[2]宋传莲.应用NCPAP治疗5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及护理[J].医学论坛杂志,2003,24(17):71.

[3]徐宏耀.心脏外科监护[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59.

[4]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43~1347.

[5]ADAMSENSR.腹部手术及氧气疗法对心率的影响[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8):375~376.

[6]高振双,高倩.临床常用吸氧方式对氧疗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9):846~847.

[7]SMITHT.长期氧气治疗[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l9(3):132~133.

[8]张家骧.新生儿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9~320.

[9]唐志敏,黄善等.不同吸氧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氧疗效果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5):331~332.

[10]丁文祥.小儿心脏外科学[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