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重视的几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重视的几点

吴娟

吴娟

(江西省鹰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江西鹰潭335000)

摘要:如何更好实现语文课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从三方面浅谈了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重点把握的几点:重视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做好导入新课的准备,充分发挥好导入新课的艺术作用;要重视课堂阅读能力的训练,藉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创新思维;重视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导入艺术;阅读训练;拓宽视野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8-0000-01

语文科目是学校课程中的基础学科,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直接的引导作用和基础导向性。因此如何上好语文科目是每个语文教师所要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语文课堂是实施语文教学过程的重要平台,也是实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必须抓好语文课堂教学,并充分发挥课堂内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使学生觉得听语文老师的课是一种艺术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满腔热情,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思想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和语文知识本身的发展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安排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因此必然要科学认知,开发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科学规划语文教学。

一、重视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的开发、建构课程教学运作客观支持

所谓“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即为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语文科目课堂教学心理特点分析,围绕整体的语文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为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科学开展所提供各种支持的因素来源。丰富多样的语文课堂教学资源是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的必要条件,也是达到语文课程教学的必要然要求。首先,有利于语文教师因材施教,关注全体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整体提升。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是现实学习语文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学习的自信和尊严,并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由此而言,科学开放利用课堂资源进行语文教学是语文老师教学的必然选择,进而要求语文老师详细充分认识课堂教学资源概念和范围的广阔性、充分的包容性,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适合学生心理发展、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的一切资源。

其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否定和扬弃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重接受轻探究、重认识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的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倡导“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尊重和确认。此理念重点强调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变化,同时也促使语文教师转变了角色功能发。“自主、合作、探究”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方式,而对语文教师而言,则为一种教学策略,因此从语文教师视角出发,若要真正能让学生掌握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教师必须努力转变自身角色定位,充分发挥自身教学层面的创造性。而丰富的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则为语文教师向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发生转变创造必然的条件,因此语文教师定然要积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文学习材料,深层次挖掘与学生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语文学习资源,多样性的开拓更语文学习渠道,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服务变得不同和透彻。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角角色开始淡化,开发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走向知识的引导者角色开始凸显,教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与研究,学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找到答案,并掌握方法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思想,感受在语文知识获得过程中的成功感,进而实现语文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共同发展。

二、语文教师要重视做好导入新课的准备,充分发挥好导入新课的艺术作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说良好的语文课堂导入艺术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起着极为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特别是语文教学中如何化平淡的课堂为神奇的世界,如何增加课堂的艺术魅力,如何营造宽松和愉快的学习气氛,如何构建平等和民主的师生关系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探讨和想要实现的目标。课堂导入新课艺术的水品高低直接影响着这节课的教学成败和教学效果,如果导入新课艺术的水品高就能使学生有个良好的心理定势,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能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导入新课艺术的水品不高就会给学生心理上造成沉重的压力,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提不起精神来,从而学生对语文产生厌学的心理状态,以此恶性循环,导致整个课堂教学失败,因此作为教师要精心做好导入新课的准备,充分发挥好导入新课的艺术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做好课堂的开端具有吸引学生的能力,能给学生带来快乐感,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课堂上新课讲授之前利用短暂的几分钟时间进行情感调动、情感积累,或愉悦、或悲伤、或兴奋、或抑郁,使教师自己为情所感、为情所动,真正要进入课文角色,并将情感纳入课文所要求的情感亮度上来,只有这样才能以教师自己的肺腑之情去拨动学生发自内心之情,使学生在课堂内授新课之前被教师的情所打动,被教师的情所吸收,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全神贯注的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从中产生强烈的求知动力和学习热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

三、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阅读能力的训练,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创新思维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核心,阅读能力的水品高低直接能反映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成功与否。阅读时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段落、篇章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阅读能更好地读出学生心中的情怀和激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促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古语说:“书读百遍,其意自通”,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反复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规范表达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阅读对于学习语文作用很大、很多,但是要想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作用,也不是一朝一夕就立竿见影的,要经过长期的日积月累的训练,要引导学生勤读、多读并多思、多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循序渐进的培养阅读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不愿读书,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任务,有的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认真、不踏实、东张西望,有的同学读书有口无心,不能入情入境,这些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完全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眼中缺乏阅读兴趣。人是会思维的动物,思维活动伴随语文听说读写四种活动的始终,现代阅读学认为阅读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中教师有意识的从文字符号中选择最精炼的语言讯号,并随着作者的思路进行思维加工、预测大意,得出初步判断,以便进一步在阅读中获得印证和修正,从而理解读本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贯穿阅读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阶段:阅读感知、阅读理解和阅读评价,阅读感知的过程是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视觉向大脑进行“输码”的过程,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觉和知觉的高度反应;阅读理解是学生在阅读中,从语言文字中获得意义的思维活动,该活动是学生进行解码的阶段,该阶段是学生通过解码获取文章所传递的信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演绎、归纳等思维活动;阅读评价是学生在掌握编码、输码、解码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直觉的码系统,而排斥习惯思维定势的影响,这过程是一个辨析、思辨的过程。由此可见,阅读过程是一个高度提取、概括、抽象、评价的过程,在其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大脑的思维,只要教师有意识的进行系统思维训练,才能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四、语文教师要重视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激发学生探究语文问题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接受,提高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对学习中有价值的问题要重视拓宽视野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究,让学生能进入作品的情境,学会感受、体验,把课文的材料、情感和审美体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只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勤于思考、努力钻研,就能充分地激发学生强烈参与学习的愿望,能大大地促使学生热爱课堂和热衷学习,能成为理论研究的实践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严华银.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现实思考[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0(2).

[2]张华信.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性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3).

[3]张宏.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的实用性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

[4]曾立.中学语文教学问题刍议[J].法制与社会,2012(7).

[5]李柃熤.语文教学问题设计方法初探[J].文学教育(中),2012(2).

作者简介:吴娟(1977.12),职称:语文中教一级教师,单位:江西省鹰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研究方向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