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高中数学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新课改中高中数学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王晶

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王晶

德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从古至今都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心之一。新课改高举张扬学生个性的大旗,着力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多年的努力也使得沉寂的教育悄然在发生着变化。新课改让学生更具思想活力、创造性思维,满脑子的“金点子”不断迸射……同时,新鲜事物在被学生接纳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异化”——部分学生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他们顶嘴,他们另类,他们狂妄,他们越来越与其父辈的观念相左,而且不管对错。

当学生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个性化倾向日趋明显,批判欲望逐渐加强之后,我们的老师将如何应对。数学是高中教学的一门主要学科。修订后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将“进行思想品德”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当务之急。那么数学课堂如何渗透德育?

一、言行举止中渗透德育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老师不仅传授知识给予学生,老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学生、感染着他们,甚至影响他们一生一世。我们现在的高中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老师的仪表、老师的语言、老师的品行等对学生都起到耳濡目染的影响。正所谓:想把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老师首先要从我们自己的语言,礼仪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作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第一,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老师衣着整洁、大方得体、和谐统一,老师可以以自己外在的形象美启迪学生对美的向往、对美的追求。语言是老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最主要、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因此只有健康、标准的语言才能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人类文明。第二,礼貌待人,作风正派。在学生面前,老师就是一个文明礼貌的示范者,老师的文明礼貌可以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形成一种和谐融洽、共同向上的师生关系,这将大大提高教育效果。第三,以身作则,注重身教。这是无声胜有声的教育。道德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我们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做学生的表率。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高中数学学习与初中、小学的学习比较,知识的抽象性大,知识的密度增大,知识的独立性大,从而导致刚上高中的学生数学成绩下滑,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因此,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克服困难的意志,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适时的进行德育教育。

(一)利用高中数学学习特点,培养求真、合作能力,提高责任意识

高中数学课堂主要特点是自主练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学生自主练习时,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从中领悟出“实践出真知”的观点。要求学生计算、证明、求解时要严格、认真、仔细、有条理、对计算结果负责任,培养他们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学生研究性学习时,老师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地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增强积极情感,增强创造欲望,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同时,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同伴间的互相分享于辩论,有易于促使个体改变原有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学生会逐步养成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的正确态度,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同时也懂得了数学知识对于自然、社会于人的意义和价值,增强了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创设课堂情境,内化道德修养

高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大,知识的密度增大,知识的独立性大,导致学生常会遇到一些难题,而许多同学在遇到难题时常采取的态度是“置之不理”,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毅力,缺乏钻研、探索的精神。面对这样的问题,创设有效课堂情境,是比较行之有效方法。例如:数学家刻苦钻研的情境,“陈景润在一间破旧的小屋里,用掉几麻袋的草稿纸,证明了离哥达巴赫猜想(1+1)最接近的(1+2);阿基米德面对罗马士兵的刺刀,还要坚持做完一道几何题;”。通过真实、感人的数学家故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坚强毅力,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另外,也可以以我们周围或学校中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故事进行激励。学生通过榜样的作用给自己前进的力量,给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热情、激情和活力。如果老师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起心目中的榜样,那么这样的德育效果要比老师在课堂上口干舌燥地讲解效果要好得多。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家并不是高不可及,每一个人都能够把数学学好。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用榜样去改造学生,去教育学生,让学生以一种崇敬的心理去对待榜样,用榜样的高尚德行感化学生,最终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悟化,直接影响学生德育方面的发展

法国早期着名的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认为:“思维是个体内化社会道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德育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有一部分数学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只是把各种美德“传授”给学生,要求他们学习,忽略了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过程。这里要明确,思维在这里并不是单一进行思考,而是要多角度多方向进行思考。现实中值得中学生思考的东西太多,老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让中学生自己学会对某一人,某一事,某一现象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辨明是非,分清真伪,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的德育素养。

我奉行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的一句话,“一位负责任的教师,最重要的是,不仅要给学生以眼前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和品质”。面对着今天悄然变化着的学生,教师迫切需要从改变自己开始,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这样我们才能担当起引领一代人向前的重任。希望我们的数学课堂,也能多些德育,不仅“育智”,更能“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