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河南济源454650)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5-0003-01
新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以往高考作文比较关注学生的“个人品质”,注重学生的人格,个人的内心情感,而现在高考的导向更加注重塑造学生的“社会品质”。让学生开阔眼界,去关注社会,去关注我们的国家,去关注我们人类应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去做一个有感情有社会责任的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培养时事观念,增强对时事的分析和把握能力,借此拓宽学生写作思路,提高写作能力。
一、培养时事观念的必要性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不仅要生存,更要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只有熟知时事,才能把握时事。作为当代中学生,置身于时代变革的大潮流中,将来还要成为中华复兴的亲历亲为者,更要具备时事观、大局观,及时了解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时间、原因、走向和影响,深刻理解党的应对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此,做题才能把握规律、抽丝剥茧,做文才能言之有物、鲜活向善,做人才能针砭时弊,月旦社会。
二、培养时事观念,增强运用能力的“三法”
要培养学生的时事观念,提升其对时事素材的分析、写作驾驭能力,既要因势利导,也要扫清制约障碍,可以从平台、勤学、多练三方面着手推进。
(一)打造平台。我们要引导中学生培养时事观念,树立崇高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必须搭设好两个平台:一个是内在平台,学生要走心。只有学生意识到时事并不遥远,甚至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才会主动去接触了解时事,才能在繁重的学业之余给大脑留个间隙,容纳时政的点点滴滴。二是外在平台,管理要用心。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要给予学生良好的时政学习空间、畅通的信息获取渠道,学校要安排时事教育课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刊物以及宣传栏,多途径开展时事热点的宣传、分析工作,抑或举办时事评议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抒发时事见解,拓展思维视野,锻炼逻辑研判,形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学习氛围;家长要以身作则,多关注时事少倾心娱乐,教导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学会观察和分析,锻炼独立思考能力;社会要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特别是各类自媒体,必须进行有效的整顿净化,避免错误思潮对涉世未深的学生是非观和价值取向造成误导。
(二)勤学厚积。任何一项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量的累积与质的创新,归根结底是知识储备的拓展更新。有了丰富的时事知识积累做基石,写作时就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愿望,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正所谓“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时事学习,既要用好一双眼,多看多读时政新闻、党报党媒,也要用好一支笔,做好学习笔记、分析心得。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大爆炸时代,每天的信息量过于庞大,要把握学习的方式方法。我们学习时事,关注热点,不单单是要积累写作素材,更是为了磨练自己分析问题、预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的逻辑性和缜密性,并服务于学业,因此,学习时事讯息,要做到高屋建瓴、把握要旨,从众多的热点素材中抓住不同类别热点素材的特点,不能把热点素材变成简单的新闻事件罗列,我们应以一则素材为基础,可纵向深入挖掘这则热点素材的深刻内涵,具体探究这则素材的根本,在此基础上,再对素材进行使用。在积累相关素材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都需有所储备,在用的时候才可以游刃有余,有选择性地确定自己议论的主题。
(三)多写多练。提高写作水平,离不开大量的练习,“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个笔耕不辍的今天,都将是奠定写作功底,最终实现量变到质变飞跃的源泉。同时,时事分析写作也不外乎文体、思路和语言,要学会选用自己擅长的表达形式,“竹不如花清且雅,兰雅是草秀而香”,竹、花、兰、草各具特色,或清或雅或秀或香。同样,学生在使用素材时,可先用一则素材引入,再类比或对比另一则素材,辅以自己对这则素材的延伸议论;也可只引用一则素材,尽量呈现出由浅及深的分析过程,最后再强调自己的观点。总之,只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试着去围绕某一时事主题,尝试不同文体,架构分析思路,组织语言描摹,不断体会选用不同形式的效果差异,就能检验出适合自己的形式以及行文中的弱项,明确学习和提高的目标,针对性的开展写作练习。
总之,关注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社会性,也是充实写作素材积淀,提升写作能力水平的有效方法。在写作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培养活学活用时事材料的习惯,也要通过对时事的解读,帮助学生增强分析、提炼、概括能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写作是智慧情操的考验、是知识储备的释放、是文思才气的飘逸,过程虽然辛苦,却将收获终身受益的思想与能力。
课题项目
“高中阅读与写作教学微创新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6-JKGHB-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