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含嘴的应用及小儿洗胃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口含嘴的应用及小儿洗胃的体会

林相如

林相如

[摘要]儿童期意外伤害已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21世纪重要健康问题,也是21世纪儿科和儿童保健领域里的一个前沿课题。在全球范围内,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儿童和青少年的第一死因。小儿急性中毒占小儿意外伤害的比例很大,大多数是在大人没照顾好孩子的情况下,误食造成的,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洗胃是抢救口服药物中毒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治疗措施,也是一项不论是综合性医院还是基层卫生院都应掌握和熟练的急救护理措施。概述小儿洗胃方法、如何正确使用口含嘴,有效地提高插管成功率,总结了在洗胃过程中的主要护理内容,加强护士对小儿洗胃的技能训练,可以提高洗胃效率,减少洗胃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由于小儿生理解剖上的特点,神经系统及心理发育不成熟,洗胃中大多极不配合,易发生咬住、甚或咬断胃管事件,使洗胃不能顺利进行,延长了毒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正确采用经一次性口含嘴安置胃管洗胃,能有效防止小儿咬管,使得插管顺利,减少小儿并发症,提高抢救率。

[关键词]口含嘴应用洗胃体会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5.9.53

作者单位:325400,浙江平阳县,浙江省平阳县人民医院

作者简介:林相如(1980—),女,本科,浙江省平阳县人民医院主管护师。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实验组为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急诊使用一次性口含嘴洗胃患儿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1岁到8岁,平均年龄在4..5岁。对照组为2012年7月~2013年6月洗胃患儿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1岁到9岁,平均年龄在5岁。

1.2方法

1.2.1口含嘴的具体使用方法:对于意识清醒、可配合的小儿,病人取卧位,头部偏向左侧,操作者站于病人左侧。将病人口腔打开后迅速将口含嘴放于病人上下门齿间,操作者左手示指、拇指分别将口含嘴边翼固定于患者上下门齿外侧,右手迅速持已用石蜡油润滑过的胃管按操作规程经口含嘴将胃管插入胃内进行洗胃;对于意识不清、不能配合的小儿,利用压舌板从臼齿处打开口腔,迅速插入口含嘴,撤去压舌板,让助手扶住防止滑出。然后操作者迅速从口含嘴插入胃管,连接洗胃。

1.2.2对照组洗胃未使用口含嘴,一次性插管75例,1次未成功25例,成功率75%。实验组1次成功95例,1次未成功5例,成功率95%。实验组洗胃使用口含嘴大大提高了插管成功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效果评定洗胃中使用一次性口含嘴的观察组与常规方法洗胃的对照组的比较,通过统计学方法做效果评定。

2结果

对照组一次成功75例,一次未成功25例,成功率75%。实验组一次成功95例。1次未成功5例,成功率95%。实验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和对照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比较

组别1次成功1次未成功合计成功率

对照组752510075

实验组95510095

X2=15.686P<0.001

口含嘴的使用,有效地避免了病人在洗胃过程中咬管,更便于洗胃过程中口鼻腔内分泌物的清理,有效地保持了气道通畅,从而能有效地保证了洗胃的顺利进行,提高小儿洗胃的速度和清洁度,大大缩短了不合作者需反复置胃管的时间,同时避免了反复插管对口腔食道黏膜的损伤。不但减轻了毒物在体内作用时间,也大大减轻了病人痛苦。

洗胃体会

2.1心理疏导插管前应和患儿亲属沟通,解释说明插管的目的及配合方法,儿童年龄小,不能进行催吐,而应插管洗胃。插管时较难受,如患儿清醒,则可让家长在旁边安抚患儿,可减少患儿的恐惧感和哭闹程度,患儿年龄小,新陈代谢快,毒物吸收快,故行动应迅速,疏导时间应掌握好,可边作准备边讲明,时间应越短越好[1]。

2.2胃管的选择目前临床上胃管的种类很多,有小儿导尿管、肛管、小儿胃管、成人硅胶胃管、双腔洗胃管以及改进型气管导管。胃管主要根据患儿年龄大小来进行选择。3岁以上的小儿洗胃可采用22号~24号成人硅胶洗胃管经口插入胃内进行洗胃。

2.3插管深度小儿应根据个人体格大小,插管深度应根据个人测量所得操作,一般为眉间至剑突既可(成人是发际至剑突)。因小儿胃位于左上腹,呈水平状,插入太深胃管头部抵到胃壁,易抽吸不畅,且胃黏膜易受损。

2.4洗胃方法采用变换体位法加胃部按摩洗胃,避免形成死腔。按常规法插管,让患儿先取左侧卧位,洗胃至洗出液澄清,再将患儿变换成右侧卧位或平卧位洗胃至洗出液澄清。在洗胃的全过程中配合轻轻的胃部按摩。要注意体位,患儿如哭吵明显,常易发生呛咳故在洗胃时其头应偏向一侧,并适当约束患儿以免其自行拔出胃管。冲洗胃溶液常用以温水、生理盐水为佳,最好为生理盐水,一般出入为50~100ml/次,但也应根据患儿大小酌情使用[2]。先吸出胃内容物,再注入洗胃溶液,后再吸出洗胃溶液,如此反复至抽出溶液澄清无毒物气味为止,再予拔管。

2.5洗胃后的护理注意不要让患儿突然改变体位,以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在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暖,以免受凉,预防并发症;洗胃后暂禁食1天,以利于消化道黏膜恢复,进食前先给氢氧化钠凝胶口服,以保护胃黏膜,开始先进流质,然后逐渐改为半流质、普食。

3讨论

小儿洗胃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现有的操作程序、操作光碟与教科书有缺少相关的理论指导与示教[3]。患儿急诊洗胃的重点是插管不配合,我科运用了一次性口含嘴,实际操作中可以替代开口腔与压舌板。成功率得到了提高。一次性口含嘴是比较成型的圆形光滑体,患儿咬住时,可以避免兔牙齿咬瘪胃管,确保送管的顺利性。一次性插管75例,成功率75%。实验组1次成功95例,成功率95%。实验组一次性插管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例未一次性插管成功,其中3例患儿由于呕吐反流,冲出胃管后重新插管。2例患儿由于严重呛咳,拔管后重新插管。开口器属于金属制品,直接运用,会给患儿的牙齿与口腔黏膜造成损失,导致患者口腔出血和疼痛,如果包上纱布,开口器的点端就会变钝,不利于牙齿开启,同时也不利于清洁与消毒[4]。

根据患儿的年龄与口腔的大小,选择合适的一次性口含嘴,可以减少由于运用统一型号的压舌板与开口器产生的过度紧口的不适感[5]。一次性口含嘴的运用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运用一次性口含嘴提高了插管成功率,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不需要护理人员反复插管[6]。

洗胃是患儿急性口服中毒时一项重要急救措施,因为患儿生理解剖上的特征、心理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不够成熟,容易对医院产生极端恐惧,不能积极配合检查与治疗,因此快速有效的把胃管通过口腔插入胃内妥善固定是确保顺利洗胃的重点内容[7]。我院在临床研究上运用了一次性口含嘴,1次成功95例,1次未成功5例,成功率9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一次性口含嘴进行患儿急诊洗胃插管,可以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效果显著,有效的降低口腔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参考文献:

[1]胡成文.洗胃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8A):1329-1330.

[2]孙静.苏琴.急诊洗胃过程牙垫固定洗胃管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15):98-99.

[3]叶磊.口咽通气管在意识障碍病人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7):20-21.

[4]徐晓燕.小儿洗胃方法的改进[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83-284.

[5]洪江澜.谈小儿洗胃[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5,5(5):468-469.

[6]冯苑,梅云霞,王娟.一次性口含嘴的制作及在患儿洗胃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11(02):48-49.

[7]卫平.黄立群.小儿洗胃方法改进及体会[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03(0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