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68例桡动脉采血在儿科护理操作中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3
/ 2

总结 68例桡动脉采血在儿科护理操作中的体会

普艳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云南 昆明 650204

摘要:目的:总结68例桡动脉采血在儿科护理操作中的体会。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桡动脉采血的68例新生儿为例,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采取触摸法的新生儿为对照组,采取“十字”定位法的34例新生儿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12%,血肿瘀斑比例为8.82%,采血时间为(4.65±1.21)min,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儿科的桡动脉采血护理操作中,采取“十字”定位法效果更加,采血时间短、成功率高、疼痛和淤血情况的发生率均比较低,值得使用。

关键词:桡动脉采血;儿科护理操作;体会

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很多护理技术,采血就是其中之一。儿科采血的难度较高,为找到合适的采血位置,临床上始终在探索科学的采血方式,而目前使用比较频繁的就是触摸法和“十字”定位法。因此,笔者对这两种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最为有效的桡动脉采血护理操作,最大限度降低采血操作对新生儿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8例接受桡动脉采血的新生儿中,男童41例,女童27例,新生儿的年龄在1天至10天之间。所有参与本次临床研究的新生儿均经过家属同意,并且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时,两组新生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在临床上将其作为资料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护理操作为触摸法:新生儿为仰卧姿势,上肢向外侧伸展并且手掌要向上,手腕处需要垫高。护理人员时左手握住新生儿的手掌,使用拇指将婴儿手腕处皮肤绷紧;同时,使用右手在新生儿手腕的第二横纹和第三横纹之间抚摸,选择波动最为明显的桡动脉处进行穿刺。针头与新生儿前臂之间的角度为20°至30°进针穿刺,将注射器活塞抽出,皮肤出血之后护理人员需要理解使用左右固定针头,而后右手使用注射器采取。采血量达到3ml至5ml时拔针,使用干净的棉签压迫穿刺点,时间至少为5min[1]

观察组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护理操作为“十字”定位法:新生儿的身体需要放松,上肢伸直之后裸露出穿刺位置,穿刺时护理人员需要使用左手压住新生儿的手掌,使其尽量伸直。而后就是定位,新生儿手腕处的皮肤在护理人员的操作下紧张之后,能够清楚看到桡骨茎突,将其作为水平线;在这条水平线的前手臂和桡骨茎突中间部位连线的中点处做出一条垂直平分线,即“十字”;以两条平分线的交叉点且与新生儿手掌根部最为接近的0.5cm处作为桡动脉采血的穿刺点。其余护理操作与对照组相同。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一次穿刺成功率、血肿瘀斑、采血时间等桡动脉采血护理操作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一 分析两组新生儿护理操作情况[n%5de5ee7f9c07f_html_d02fc28af2c53dba.gif±smin]

组别

例数(n)

一次穿刺成功率(n)%

血肿瘀斑(n)%

采血时间(min)

观察组

34

32(94.12)

3(8.82)

4.65±1.21

对照组

34

25(73.53)

5(14.71)

7.42±1.72

X2

1.23002

1.20501

1.20611

P值

0.013

0.014

0.009

3讨论

儿科的临床诊疗中,经常需要采集血液进行化验,以便医生了解新生儿是否患有疾病和疾病类型等情况。由于新生儿群体比较特殊,采血护理操作的难度较高,故而需要在采血时探索最为合适的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简化采血难度。在传统的采血操作中,护理人员发现桡动脉位置比较容易暴露,采血操作更为方便,新生儿的配合度也更高,容易被家长接受。到那时,新生儿的桡动脉波动较为薄弱,很难触摸,新生儿的手腕也容易移动,导致穿刺不稳很难被固定。因此,临床上对新生儿采用桡动脉采血方法时,逐渐研究出“十字”定位法、“一字”定位法、触摸法、连线法、指压显露动脉发以及目测法等,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最适合新生儿的桡动脉采血护理操作方法

[2]

目前,临床上使用比较频繁的是“十字”定位法。该方法在临床上应用的关键在于桡动脉的解剖学结构,从解剖的角度分析,桡骨茎突的水平位置上有分支,故而可以将采血方法称为“十字”定位法。在制定进针操作时,需要保持与血管走向相同,这样更容易进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的几率;由于新生儿比较好动,在穿刺定位时可以使用一只手压住新生儿的手腕,可以避免穿刺部位在新生儿乱动的情况下移动,提高穿刺成功率。

触摸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穿刺方法,操作简单,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准确触摸到新生儿的桡动脉,并且单纯凭借触摸的感觉也很难准确定位血管的走向,增加穿刺难度,且难度远远高于定位法。此外,在穿刺过程中触摸新生儿的脉搏,延长采血的实际操作时间,这段时间内就容易出现新生儿、家长不愿意配合的情况[3]

桡动脉采血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护理操作,如果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可能会引起创伤或者是并发症,尤其是应用在儿科的采血工作中,容易影响新生儿健康。因此,在桡动脉采血护理操作中,需要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按照注意事项、穿刺标准和采血要求执行,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在本文两种不同的桡动脉采血护理操作中,虽然在采血时间、成功率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但是因为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较高,二者在并发症方面并不存在差异性[4]。因此,儿科可以结合桡动脉采血的难度和新生儿的桡动脉医学解剖结构,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选择“十字”定位法。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12%,血肿瘀斑比例为8.82%,采血时间为(4.65±1.21)min,均优于对照组。证明“十字”定位法在儿科桡动脉采血护理操作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是临床护理中最为基础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新生儿血管普遍比较细、配合度差,且脉搏的被动不是很明显,护理人员采血时容易触摸不到新生儿的脉动情况,增加采血难度。因此,桡动脉采血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传统采血方式相比,更有优势,成功率高、减少穿刺部位移动,并且仅需要一名护理人员就可以完成采血,家长的接受程度更高。

参考文献:

[1]刘华,侯宇.桡动脉采血不同进针角度的穿刺效果评价[J].中国校医,2019(06):452-453.

[2]黄莹莹.影响早产儿桡动脉采血成功的因素及相关干预措施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9,33(11):1887-1889.

[3]张颖.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的对比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8):71.

[4]滕燕萍,倪琴琴,巫永娟,徐凌燕.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止血方案的制订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01):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