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滨湖寿春中学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高中生物是一门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实施生活化教学已成为了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可以使理论性与抽象性的生物教学变得灵动有趣,使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内化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基于此,本文就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具体的探究,以使生活化教学理念更好地融入生物教学中,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基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制定的贴合其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旨在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导向,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并重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有效运用。这不仅是践行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的重要举措,还是对高中生物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生物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教学的教学能力。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依旧主宰着学生自主探究的实践和空间,还有一些教师认为:生活化教学仅仅只是口语化的教学,所以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生物概念性知识,他们将专业性的学习词语转化为口语性的语言,这既不能使学生理解和内化知识,长此以往,还会阻碍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必须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坚持以学生为主,创设生活化教学环境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该做到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课堂角色和差异性,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探究思考能力。并从生活出发,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将生活中有价值的元素引入课堂,拉进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距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也激励他们更努力地学习。
例如,在教学“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一课的内容时,考虑到学生基于前面的学习已经对基因重组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需要主动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同学们呈现几组图片,第一组图片:一位中国母亲和她的双胞胎,第二组图片:美国一对夫妇和他们的四个孩子,第三组图片则为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好的与父母的合影。然后引导学进行观察,讨论:生物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之间的个体差异是什么现象?由此引出基因重组的概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对生物概念的理解也更为透彻,生活化的教学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
有效链接生活,使理论与生活接轨
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挖掘生物教材中与生活有关的内容,用生活的角度看待生物知识,加强生活化课程语言与专业化课程语言的转化,使理论与生活接轨,并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辅助课堂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进行链接,更好地接受和内化知识,强化生物学科教育的生活化气息。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生物学密切相关。例如,寒冷时人们会打颤,这是因为人体骨骼肌的颤栗和毛细血管的收缩;植物向光一侧比背光一侧长得好,是因为阳光能促使生长激素的分泌等等。还比如在教学《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时,教师选择大白豆种子作为实验素材,也是为了在与生活的链接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而学生在接触了生物知识后,自然会明白一些生活现象的原理,而通过他们主动地将理论与生活接轨,能够使其产生更深刻的认识,有效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使知识理论真正回归于生活。
加强实践应用,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离不开实际的操作,所以教师应加强实践应用,多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并给他们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与实践,引导他们在课后自主探索所学内容,以此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最终实现学以致用,提升学生应用水平。
例如,在教学《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运用所学知识自酿葡萄酒、米酒,自制泡菜、腐乳等。还比如在教学“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相关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玉米的胚芽鞘进行实验,以此来探究胚芽鞘的感光不畏、弯曲生长部位等等。还比如在教学《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这一专题时,引导学生种植一颗自己喜爱的植物,并观察它的生长情况,将其整理成一篇“观察日记”。应用这些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加深概念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水平。
综上所述,生活化的高中生物课堂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造,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经验和汲取能量,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生物现象,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和思考的兴趣,还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生物素养。
参考文献:
[1]闫礼.高中生物实行生活化教学的模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86.
[2]鲍笑笑.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成都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