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传统文化考查现状的困境及突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2-15
/ 2

古代传统文化考查现状的困境及突围

张传华

深圳市光明区光明中学 广东深圳 518107

[摘要]:自2014年全国大纲卷在文言文中考查古代传统文化以来,传统文化渐趋获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但考查的意图及命题形式还有不尽人意之处:只是检测考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知识,而没有考虑到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采取名词解释试的形式设置题目,陈述性知识考查有余,思维价值不足。面对如此的考查困境,我们尝试从“文化传承取向”与“应试训练价值”进行突围。

关键词:传统文化 现状 困境 突围

一、传统文化考查现状

题干形式:在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取四个具有古代传统文化内涵(体现古代内涵)的词语,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解释,反映其中具有的文化意义”②让考生选择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题目内容涉及到文学常识、历史、特定称谓、官职、典章制度等。

二、传统文化考查的困境

在对文化知识解说的内容中,错误点的设置没有关涉到思维,应试训练的思维价值不大,也没有凸显汉民族思维的特质,文化传承的途径欠佳。例如16年Ⅱ卷“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错误点在“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考生识别出错误,前提是了解大臣上书称病请求退职,称病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遭权臣诋毁也可能是怕得罪权贵,也可能抱怨皇帝不重用自己等等。只要知道这些知识即可敲定答案,根本用不着分析、推理、判断。这些设置错误点将引导各省模拟题也重识记轻思维,因此应试训练的思维价值不大。记住“移疾”的内涵与外延,的确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但若能与汉民族的思维方式相结合,也许考生能够领悟到古人的智慧。“移疾”与“托疾”的意思基本上是等值的。为什么不采用其他的说法呢?“移”本义“移栽”“转嫁”,“移疾”指将退休的理由“转嫁”到疾病上,其实自己根本没有病。“移”具有动作性,将上书请求退休描述得活灵活现,将一个抽象的意思表述得生动活泼,立体感很强。这正是中华民族具象思维的体现。尽管“托疾”也有假托、假称有病之意,但没有动作展现,不够形象。所以将错误点设置为“移疾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是不是有点对古汉语文字的特质挖掘不够?

三、传统文化考查的突围

(一)题干设置情境,为考生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让考生在阅读题干的时候,有现场感,不单单是读懂了,还有实际生活中的体验、能嗅到时代气息,能感受到趣味性,进而引发答题冲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思考去辨识正误。这样题干的情境就变成了“测查学生能力及素养的载体”

(二)对传统文化专有名词的阐释,使隐藏其中的体现汉民族文化的特质显现出来,把古人的智慧发掘出来。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不仅具有像西方拼音一样的共性——传达信息,还有其独特性——丰富深刻的底蕴。若说共性是形的话,独特性则是质。注重质,有利于考生体认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由衷佩服古人的智慧,继而产生热爱传统文化民族文化自豪感,更利于培养文化自信心。

(三)错误点的设置凸显应试思维价值,而不是在某个细节上设置陷阱。思维体现在利用语境进行合乎逻辑地推理、归纳、评价。在设置错误点时,考虑到这一点,能训练考生思维的严密性。针对人物传记而言。官职的变动是在文中频繁出现,总括传主性格特征的词语也常有。笔者以为可在这方面命制出思维含量较高的题目。我们以16年国卷III中的古文材料为依托,尝试命题。

题目1

傅珪所担任的官职,职位由低到高,依次是:编修、左谕德、修撰、左中允。

这道题的错误点在:修撰的官职比左谕德小,依据:“进左谕德 …降珪修撰”,迷惑性在:左谕德比编修大,左中允比修撰大。这道题目既考查了文言实词“进”(升官)“降” (贬官)的理解,又考查了比较思维能力及其利用语境来推理的能力。要想正确判断对错,必须对这四个官职比较三次,思维稍不严密,就不能发现错误。就训练思维而言,远比概念扩大(“有司”)、张冠李戴( “兵部”),说法绝对(“移疾”)有价值。

题目2

谥号,是根据皇帝、大臣生前的事迹,死后给予的封号。傅珪之所以“谥文毅”,是因为他所历任的官职:编修、司经局校书、讲官、翰林学士、礼部尚书,主要是文官,体现了“文”。所做的事情:“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佯不知,执奏;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固极言四方突变可畏。”这些事都表现了“毅”。

错误点:“佯不知,执奏。”属于正常上奏,执奏即持奏,“执”有“拿”之意,体现不出“刚毅、坚毅”之意。其他几项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毅”。迷惑性:“执争、执持、极言”都有“坚持”之意,“执奏”中的“执”无坚持之意。实质上是考查了实词“执”的意义,而考查了比较思维、推理归纳逻辑思维。

若说对传统文化的阐释能使考生走入深层对话,感受到满满的人文关怀的话,而发现错误点则需要理性的分析、推理,从而保证与古人对话的向更深层次进行。作出判断则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使考生的思维日趋严密。

在人文关怀中提升理性思维,在理性思维中体味人文关怀,既利于传承文化,又能兼顾到训练价值。

命题者在命制古代文化知识的考题时,若能从“如何更好传承传统文化”、“训练考生的思维”两个方面考虑,就可能将优秀传统文化种子种在中学生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时既能改变对传统文化静态知识的考查又能发挥选拔的功能。果真如此,“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文化自信心才可能日趋强大,同时又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 文科 2017年版 教育部考试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

⑥高考文科试题分析 2017年版 教育部考试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

唐俊 台湾国文试题的文化传承取向和应试训练价值 《学语文》 2011 年第6期 第4-6页

⑤钱荃 关注阅读能力 重视人文素养 《语文学习》2017年 第1期 第67-71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