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容县杨梅镇中心学校 广西 容县 537503
摘要:新课改,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课堂教学更精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尤其是“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更加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但在本人的教学实践及调查中发现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还有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关键词:合作学习;思考;合作情境;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7)06-0089-01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教学中让合作学习走过场。实际工作中有的老师见有人在公开课上使用合作学习的手段,自己也就不假思索地照搬过来,因此就形成了不管课堂实际需要不需要,一古脑儿搬进来,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需要的,教师在上课时不能随心所欲地安排合作学习。所谓的内容不够,合作学习来凑是万万不可的。
二、合作学习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调控不好
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认为合作学习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学生有了问题老师可以甩手不管,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老师在课堂上好像是一个看客,遇到争执时不指导学生如何解决,结果学生的时间耽误了,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组员的搭配合理引起内讧(有的组全部都是学习较吃力的学生),人员的分工不合理(有的一人在组上大包大揽,让其他人没有事干),人数不合理(有的两三人,有的五六人);教师没有真正地参加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只是当了一个监工,甚至有个别老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自己在想与教学无关的事。
三、用合作学习取代学生的独立学习
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十分热衷于合作学习。课堂上看到的整节课都是学生在合作学习,很少看到有时间让学生独立学习,这样一来有的学生就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我懒得动脑筋,反正我不思考也没有关系,我不思考自然有人帮我思考,有人会帮我说出答案。常此下去,一个班上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得到锻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就不能得到培养。
怎样真正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效能,创造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呢?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以下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四、创设合作情境,培养合作意识
现在的学生大都缺乏合作经验,课堂上往往表现出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活动。这些因素极不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形成,因而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情境、提供合作条件。
1、将班级学生按性别、性格、成绩、人数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建合作小组
一般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策略,人数一般4——6人。分组中尽量不为“小权威”“合作滞后者”的产生创造条件。同时也要看到,并不是组建了小组自然就会合作,要避免开小差、说闲话等假合作的形式,需要教者进行长期的培训。
2、让学生体会合作的乐趣,逐步培养合作意识
例如,在教学“分一分”时,我先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种物品的名称,再让学生想一想它们是文具还是学具,想到了以后,同座同学先互相说说应该放在哪个盒子里,然后再动手整理,同位合作直至全部理完。对于合作整理得又快又好的同学要给予奖励和表扬,于是孩子们都积极合作,互相帮着对方整理,在互相帮助中,学生深刻体会到合作的乐趣,时间久了,随着每节课中都安排的合作学习的环节,使学生在这种合作的氛围中逐渐形成合作意识。
五、学会合作技能,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让学生同桌互说、小组合作讨论,可是学习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看不到合作的迹象。经过分析和探究发现,原来这都是因为学生并没有弄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和目的,不知道每个步骤该怎样做,因此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环节时一定要先教给学生合作方法,讲清合作目的和要求,同时还应适当通过示范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尝试合作,引导学生吸取经验,掌握了合作方法以后再进行合作学习,其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由于教师在平常训练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了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就得到了很大地提高。
六、找准合作契机,挖掘合作学习的潜能
课堂教学中发现,教师如果在提出一些问题后,立即就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什么时候运用合作学习最恰当?哪个环节运用合作方式最合适?这在教学设计中都要充分考虑。
1.在充分的自我探究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在数学学习中独立思考的机会同样重要,只有建立在充分的自我探究基础上的合作交流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一位教师在执教五年级数学《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时,首先这位老师先让学生各自看录像统计进校门的男女学生人数,结果学生统计的结果五花八门。面对这个困难,老师问学生用什么办法才能够达到最好的统计效果?有学生说多看几次,老师说统计录像可以,但是如果我们统计生活中的事物往往就不能重复,那还有什么更好地办法呢?这时许多学生说用分工合作的办法,小组内一个人数男生,一个人数女生,一个人记录,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了。结果,在此基础上大部分合作小组的统计结果几乎没有什么误差了。在该例子中,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让学生分小组统计,而是让学生在发生困难时自己提出合作任务,结果大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配合默契,产生了很好地合作效果。
2.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合作交流
课堂教学中如果将合作学习环节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来进行,就会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探究的活动中去,使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感受学习过程的快乐,同时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例如在教学“认位置”时教材中的主题图呈现的问题是:练习本的左面是数学书,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这时,教师追问:“这是哪位小朋友看到的?如果前面的小朋友回过头来看,他会怎么说呢?”说完,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下座位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并讨论观察结果,这样,学习很容易通过合作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位置是不同的。
当然,学生的合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需要经常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指导合作学习的技巧,才能使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活动中逐渐学会表述自己的意见,同时吸收同伴经验,逐步形成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孙国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观察与思考[J].俪人:教师,2015(18):13.
[2]马淑梅.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观察与思考[J].商情,2014(14):75.
[3]李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