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乐于下水,学生乐于写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3
/ 2

教师乐于下水,学生乐于写作

余晓群

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北河口中学 415600

[摘要]: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的低下是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面临的两大难题。教师写下水文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态度的转变,让学生乐于写作。本文旨在探讨下水文的示范作用对转变学生写作态度的意义,以及如何利用下水文促进学生写作态度的转变。教师乐于下水,促使学生乐于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下水文;写作教学;写作态度;乐于写作

在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简单地将空洞的理论传达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动笔,这并没有让学生真正的懂得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失去写作兴趣,有的会产生“怕写”的心理,从而导致写作态度的恶化和写作水平的低下。

那么怎样改变学生的写作现状呢?我想首先要让学生改变态度,乐于写作。“教育是一种唤醒,推进与拯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唤起学生对于写作的热情,并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用自己的实践带动学生的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也不会写作文。”刘国正先生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可见我们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当恰当的运用下水文。那么下水文意义何在?

首先,教师写下水文,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写作文,会给学生出示相关范文。而这些范文大多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无法切身体会。理论的讲述也是相对枯燥的,会给学生一种“老师这么说,他自己都不一定写得好”的感受。而教师一旦动手写下水文,写作教学便会有说服力,课堂中的理论便不会那么生硬和可望而不可及。教师的现身说法带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写作态度的转变。

其次,教师下水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当作文要求下达后,很多学生会感觉无话可说。若此时教师出示一篇同题的下水文,学生不仅会有豁然开朗般的惊喜,更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在整个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师生生一起参与写作,会让学生消除畏难的心态,即认为“只要像老师一样认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提炼生活,我们一样可以写出好的文章”。此时此刻,学生的写作态度会慢慢由消极变得积极,从而乐于表达自己。

最后,教师写下水文能搭建起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教师的以身示教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形象。教师跟学生一起品尝写作的甘苦,无疑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青睐,教师也能建立起课堂的威信。同样的,教师跟学生一起,为了写好文章,积累素材,经常练笔,这种积极进取的行为会给学生带来长足的影响。教师站在学生的生活视角去写下水文,不仅能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灵,亦能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思想,进而增进师生彼此的信任感。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最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写作态度,让学生乐于去写,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写作内容要面向学生的生活

教师出示的下水文不应该站在成人的视角,而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由于经历,学识,年龄等各方面的差别,教师若站在自己的视角写文章,会给学生“高不可攀”的感觉,不仅没法提高写作的积极性,很有可能会打击他们的信心,不利于学生态度的转变。想着,反正也写不出来,还不如不写了。这样必然事倍功半。而教师恰当地去体会学生的生活,恰当地去运用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不仅会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也会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文的写法,从而达到写下水文的目的,促进学生写作态度的转变,由怕写作文到乐写作文。

例如,在一次写作课上,我给学生出示了一篇有关春天的文章,其中有段话是这样的:

你的眉,隔三差五地换了新的样式。有时候是刚抽的柳叶,细细的;有时候又好似隐隐青山,淡淡的;当你突发奇想之时,还会取来天边的新月,修饰你的眉间,弯弯的……

文中我将春天比作即将出阁的新娘,春姑娘的娇羞,醋意,伤感,学生是很难去体会的,也就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更难以去学习模仿。因此,后来我将下水文换成了另外一篇,其中两句关于春天的描写:

春天的风,轻轻的,柔柔的,东风拂来,就像母亲的手轻抚你的额头;

春天的雨,细细的,密密的,洒落人间,如同浣洗过的轻纱笼罩大地。

这样的描写运用了排比,比喻等学生熟用的修辞,又结合了学生的体验,使学生能真正的理解写春天,可以写什么,怎么去写,而且比老师写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才能让原本不爱写作和不会写作的学生改变消极的态度,只要多观察、多思考、多练笔,文章是可以写好的。

二、教师写下水文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写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可见,教师应该将写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且长期坚持,进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的行动。

教师教给学生的不止是方法,更重要的是树立刻苦钻研的形象。教师榜样形成了,学生自然会去模仿,从而学着去描绘生活,而不是在被要求的情况下写作。因此“下水文”不仅可以是与学生同题的作文,也可以是记录生活的随笔。久而久之,教师的引领必然让学生感觉到写作的乐趣,由此促进学生态度的根本改变――由最初的“老师要我写”到“我主动去写”。

总之,教师与学生共同品尝写作的甘苦,在漫漫长夜里书写岁月长卷,在纸墨书香里拾掇精彩人生,是别样的一番教学体验。教师写下水文,让学生由“被迫写”到“主动写”,由“怕写”到“乐写”,从而从源头上解除学生写作的硬伤,促进学生写作态度的改变。教师乐于下水,学生方能乐于写作,从而发挥下水文的示范作用,使学生的写作水平真正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1

[2]陈小燕.试析“下水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教育观察,2014(20)

[3]王伟.浅谈教师下水文的作用[J].博览群书,2014(02)

[4]徐飞. 语文教师的“教学性写作”[J]. 语文教学通讯,2012(3)

[5]吴望平. 刘正国作文教学思想研究[J]. 人民教育,2001,(11):37-38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立项课题(初中语文教师下水文在写作教学中的示范作用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