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突发事件的学生认知现状与应对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5
/ 2

高校突发事件的学生认知现状与应对机制研究

李巍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重庆   401524

摘要:进入新时代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突发事件越发频繁,传统化、简单化的事件应急机制已不能满足对复杂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要求,问题与方法的具体矛盾阻碍了安全校园建设。本研究通过对1000名学生就大学生对突发事件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强化应急机制常态化改革,综合建立预警机制,理论教育与演练实践结合等多种举措,深入推进高校突发事件处置管理向更重实效、更加科学、更显完善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突发事件;大学生认知现状;高校应对机

引言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高校生几乎人人都有智能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轻松上网,发布讯息。因此,当高校发生突发事件时,其应对工作就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处理突发事件时,如果一味封锁消息,会导致学校形象受损;如何处理突发事件,进行危机公关,夺得话语权;在新媒体环境下,校园媒体如何进行新闻监督和舆论引导等。本文尝试从传播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双重视角,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

1关于协同治理理论的内涵

在协同治理理论的不同研究中,国内学者对其内涵研究各抒己见、众说纷议。俞可平在研究协同治理的实质中认为,其实质是政府和民间团体共同治理。对协同治理的观点表述为:在治理环境相统一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多方面、多主体、多渠道共同协调,形成多维网络状的紧密共同体,做到协调一致,各主体共同面对风险评估,使治理结构更加的合理化、有序化,从而达到公众对利益的需求。在协同治理论述中认为,多中心主体应该在不断治理的活动中共同协调,以相互合作的方式处理治理中的问题。通过以上的论述所综,本文认为协同治理是指多元主体在一定的治理环境下,通过各方位的协调合作,共同参与治理公共事务,从而达到维护公众效益。在此协同治理理论中体现出三个特征:一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二是采取协商与合作的参与方式;三是实现社会公众效益的最大化。

2高校大学生应对校园突发事件预防机制

2.1完善预警机制,构建突发事件管理体系

高校应具有“晴天备伞,未雨绸缪”的前瞻意识。学生工作管理者要充分认识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后果,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长期心理准备;其次,高校应依托各级党支部和职能部门,抽调、组织一批有事件处理经验,有理论革新能力,组织力强、决策力高的专兼职人员,成立应急工作小组,优化常态管理,加强突发事件理论研究,挖掘理论办法,制定常见突发事件预案,提供一套或多套模式化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同时高校应立足自身组织架构,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为预警机制注入重要参考因素。要强化安全管理规范,严格执行大学生请销假制度、学生宿舍陌生人出入登记制度,晚归、夜不归宿的零报告制度,构建“宿舍—班级—专业—年级—辅导员”五级信息应急机制。要规范高校保卫监督工作,针对学生的衣食住行定期排查校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形成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核心,其他规章制度为参考“一核心,多参考”的校园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基础。

2.2规范舆论监测,及时引导舆论方向

随着网络的兴盛发展,自媒体迅速崛起,大学生作为网络面向和面向网络的重要群体,受到网络信息的冲击较为深刻,“软威胁”隐患比较突出。因此,高校应创新建立融合党团委、职能部门、专业班级的立体化舆情信息管理机制,培养网络观察员和舆情信息员,随时关注各类信息平台,对贴吧、QQ群、微博等平台常态化巡视,对学生的发帖、跟帖、回帖等随机抽样,重点关注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及时收集、整理学生争论突出的问题,迅速做出正面应对,主动开展正面宣传,澄清事实真相,及时回帖、跟帖、发帖,引导健康、理性的舆论导向,针对潜在问题及时扑救,防止井喷式一边倒的舆情压力,从制度高度把握舆论导向。高校还要善于利用年级会议、党支部会议、师生交流会等平台,及时准确地将真实信息传递给学生,澄清谣言,预防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2.3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消除负面影响

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毋庸置疑,会对学校的形象产生影响。在高校突发事件发生之后,高校宣传部门一要有积极的危机公关意识,联系和发动各家媒体改善和重塑高校形象。要广泛发动各路媒体,尤其是中央媒体,不断进行后续跟踪报道,扩大正面报道辐射面,强化主流信息量,加强影响力、传播力和公信力的维护,让公众见证高校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的努力和能力,并陆续开展系列公益活动,重新塑造高校良好的公众形象。二要有自我反省意识。高校宣传部门针对突发事件,要开会总结,反思事件的整个过程,处理好后续事宜,解决好矛盾问题。可以通过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及时发布重大通告,通报事件处理结果和解决方案,安抚师生情绪,拒绝校园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谩骂和不负责任的谴责。

2.4开展事后学生教育

高校危机事件发生后,辅导员应开展事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告诫学生要引以为戒,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每一次危机事件在对高校的稳定发展造成一定冲击和威胁的同时,也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创造了良好的契机。通过召开班会、专题讲座、推出主题宣传橱窗等形式,让学生对于此次危机事件的成因和影响有正确的认识,对其自身行为是否得当做出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其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

2.5推进教育引导,深化防范机制主动宣传

针对大学生突发事件应对技巧的匮乏和基本素养的欠缺,应着力推进理论知识教育,将把预案范本和基本技能送进课堂、送进专业、送进学生头脑作为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宗旨和目标。首先应开设安全教育通识基础课,进行体系化教学、规范化引导,对各类安全问题提出假设性思考,并要求学生做出合理的解答和应对;邀请行业专家走进校园,开设讲座,科普相关突发事件的处理知识和技能。其次,要结合重点,突出隐患,针对火灾、盗抢、诈骗、传销陷阱等高关注度、高发生率、诱发因素简单的事件,编写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手册,制定各类宣传海报,或设计学校教学计算机屏幕保护图案,提高大学生识别、预防、预控的能力,强化危机防范意识建立。以通识教育和意识引导为宣传基础,促进高校大学生提升处理突发事件的必备技能,也更加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倾向性突发事件。

结语

总之,高校应对突发事件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不断加强校园的安全教育管理和舆情监测,深化宣传和实践演练、锤炼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采取合理有效措施,提出丰富合理预案,将校园安全始终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重心,推进和谐安全校园的长足构建。

参考文献

[1]高 雅.论高校突发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课程教育研究,2014.

[2]马俊玲.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与思考——以潍坊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为例[J].潍坊学院学报,2015.

[3]陈力丹.论突发性事件的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J].南京社会科学,2010(3):49-54.

[4]曹顺.论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03-105.

[5]陈清森.高校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研究[J].科技信息,2009(2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