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中学 223200
摘要:乡村的初中学生大多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且较多寄宿学校,学习任务繁重,没有充裕的时间阅读,学生缺乏阅读兴趣。要让学生真正的“读”,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在阅读与教学过程中推行“三阶四环”读书法。
关键词:乡村初中;名著导读;三阶;四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因而,语文教学应重视名著阅读,让阅读成为常态。部编版教材规定中学生必读名著12部,自主阅读推荐24部。乡村的初中学生大多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且较多寄宿学校,学习任务繁重,没有充裕的时间阅读,学生缺乏阅读兴趣。中考加大对名著的考查力度,学生多借助于老师整理的名著资料来应付考试,这种粗略式、提纲式阅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名著阅读。
如何让农村初中生爱上名著阅读呢?这需要师生的密切配合,要让学生真正的“读”,教师就必须充分的“导”。任何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名著导读也要分阶段进行,不同的阶段达成不同的目标。笔者将名著阅读分为三个阶段:读前“导”、读中“品”、读后“悟”,并以“激趣—活动—评价—创作”四个环节推进。
一、教师“导”读,激发兴趣
初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没有充裕的时间阅读,因而想要高效地阅读名著,需要安排阅读时间,需要教师制定完整的阅读计划引领学生阅读,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阅读兴趣。
课程标准强调“无论必读书或选读书,教师都要根据具体情况,拟好本学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计划。”①阅读计划的制定,需要教师考虑学生阅读能力与学校的教学实际,循序渐进地推进。名著阅读计划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整体的阅读规划;二是具体章节的阅读任务规划。例如在阅读《简·爱》前,教师可以做出如下规划:
安排两个月来阅读整本书,每天阅读一章。第1周阅读1-7章;第2周阅读8-13章;第3周阅读14-19章;第4周阅读20-25章;第5周阅读26-31章;第6周阅读32-38章;第7周精读部分章节,比如第16章、第23章;第8周围绕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探究,可以评说简·爱的人物形象、探究小说诗意化语言、小说情节的探讨、排演舞台剧。
对于具体章节的阅读任务可以按照简·爱生活的四个主要地方来设计。例如《简·爱》1-10章主要是简·爱在盖茨海德府、洛伍德学校的生活,那就可以按生活地分两部分设计阅读任务:
盖茨海德府时期:①简·爱出于什么原因与表哥约翰里德打了起来?结果如何?②简·爱被关进了红房子,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她的这段经历,简要说说作者的用意是什么?③在盖茨海德府,你认为谁最关心简·爱?说说理由。
洛伍德学校时期:①洛伍德学校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简·爱在这里有什么新的收获,认识了什么新朋友?②在洛伍德学校,谁一直与简·爱相伴?她为何会离开?③简·爱想要离开洛伍德学校,她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最后成功了吗?另外两个时期也可以参照安排相应的阅读任务。具体任务教师可以纸质形式印制给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写在上面。
农村的初中学生阅读习惯差,缺乏自主阅读意识,只有具体的计划,才能督促学生真阅读,只有任务的引领,才能让学生真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名著产生阅读兴趣,教师在阅读准备阶段就要花费一番心思。名著往往让学生有年代隔阂感,这就需交代作品的大概内容。
例如想要学生有兴趣阅读《简·爱》,我们可以录制微课《成长的烦恼,感人的爱情》介绍夏绿蒂·勃朗特的生平事迹,生活的时代背景,简述小说主要内容和结构,分析艺术特色和主题探究,在视频中插入作者的肖像画、节选《简·爱》电影片段最精彩的片段和台词,在课上播放给学生看。这样,既可以指明阅读这部小说的正确途径,又可以视频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教师满堂灌式的推荐有效得多。
选文“品”读,活动评价
现在阅读提倡读整本书,但根据阅读兴趣或阅读目的不同,可以采取“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但要想理解作品的主旨、全面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语言和艺术风格,则需要在前期阅读的基础上学生精读,进而细细品味感悟。我们如何让学生精读呢? 精读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以经典的情节为出发点,二是以重要人物为出发点,在细细品味的过程中贯穿学生的活动。
例如“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在《西游记》诸多故事中具有代表性,这就值得精读。
首先,精读需要细读。学生要思考:孙悟空借芭蕉扇为什么会遭到拒绝?并在笔记上批注出自己的理解。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理解这部小说情节上的关联,并能理解“借扇”的艰难,取经的艰难。其次,精读需要精思。学生要想想:一借芭蕉扇被骗后,沙僧、猪八戒、唐僧三人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表现了各自怎样的心理?这一活动就学生需要细细品味人物的语言,细心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在对比中体会唐僧取经决心坚定、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可以指导学生在书旁或读书笔记上批注。最后,精读更需鉴赏。学生需要鉴赏孙悟空、罗刹女的语言各有什么特点?孙悟空是不是机智善变?罗刹女是否犀利泼辣?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思考,并在课堂上交流。当然,这些活动教师都要及时了解,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批阅,作出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交流评价人物形象,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再如,《儒林外史》中有众多人物,学生可以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章节来精读,比如:范进、匡超人……通过“范进中举”精彩章节细读,可以感悟周进的形象、夸张的讽刺手法。
学生“悟”读,创作探究。
学生阅读名著旨在认识经典文化的博大悠远,吸取文化中的智慧力量,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和文化见解,并能理解不同名著的内容、思想、艺术等,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这一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学生读后的感悟与探究。对此,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专题让学生合作探究,在探究中领悟作品内涵、创作出自己的成果。
针对故事情节较为精彩的小说,可以安排故事会,例如“取经故事会”“我来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有的小说往往会戛然而止,像《儒林外史》中没有贯穿全书的核心人物,人物常常在登场几回之后就不再出现,他们退场之后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这就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充分发挥想象,为其续写故事。
对于人物丰富、个性鲜明的名著,可以为人物立传,尤其是《水浒传》中有很多鲜活的人物,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人物为其立传。在学生创作前还可以适当指导学生如何写人物传记,譬如本人在学习《智取生辰纲》后,让学生写“杨志小传”,便先和学生学习《范仲淹传》,明确人物传记需要有哪些内容,这样学生既能对人物有个宏观的把握,还能对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又能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对于讽刺文学,像《儒林外史》,教师就需要设计“《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专题,让学生探究讽刺的主要对象、讽刺的常见方法及效果。这一专题可以设计四个环节:环节一:儒林丑类连连看,选择周进、范进、严监生、严贡生、匡超人几个人物,将他们与人物标签相对应。环节二:“当周进遇到范进”、“当监生面对贡生”、“当无耻打败善良”,通过三组人物探究讽刺的常见手法——细节描写、夸张、对比等。环节三: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环节四:文行出处照人生。这样一步步引学生深入体悟,并联系到现实中。
像《朝花夕拾》这样的散文,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悟,去探究鲁迅的童年、鲁迅的儿童教育观。此外,还可以举办诗歌朗诵会、诗歌意象交流会、辩论活动、排练校本剧等多种活动。
三个阶段、四个环节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紧密相连的整体。比如,在读中也需要“导”,品读、悟读阶段都有活动、评价的环节,各阶段只是寻其最重要的点来谈的。
参考文献:
①顾群艳 《苏教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初探》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