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0
/ 2

民俗文化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田昕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体育运动学校, 北京 100123

摘要:在新一轮课改背景下,语文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国家的经济、政治、历史以及传统文化等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中最基础、最根本的,亦是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土壤。而今,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中,研究民俗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民俗文化资源,既能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又可以对传统民俗文化实施保护与传承,同时亦可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中学教育;民俗文化;策略研究

导言: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民俗文化则是传统文化的根基,研究民俗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以及教学策略,对于提升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当下传承民俗文化,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而专家学者的呼吁、课程改革的重视、中学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比重的增加以及中高考的青睐又使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成为可能。

1 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民俗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1.1 语文教材中含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

通过分析现行的统编版语文教材可以发现,其中蕴含极其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本课题前期所进行的文献综述分析显示,已经有数篇学位论文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这一课题进行过研究。如西南师范大学覃宗毅的《中学语文的民俗教育探究》、广西师范大学冯汝林的《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研究》等。这些论文几乎都对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民俗文化内容进行了梳理,多以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中对民俗文化的分类为依据,从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个方面对教材中的民俗文化内容进行分类、统计、罗列,有的还对涉及到民俗文化的课文篇目比例进行了分析。从他们的统计分析中更加可以印证,民俗文化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彰显了其重要性。

1.2 国家教育部相关政策文件的导向支持

教育部在2014年4月1日公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具体的方向,并提出了各阶段具体的教学目标。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对学生人文底蕴的培育也再次提出了要求,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核心素养是加强学生人文底蕴的重要内容。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对许多人而言,可能还仅仅停留在以诗、词、曲、赋、曲艺、国画、书法为代表的精英文化层面,其实传统文化还包括内容更丰富的以“神话传说、民谚歌谣、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四时八节、生肖文化、民间曲艺、皮影剪纸”等为主题的民俗文化。

1.3 促进教材中涉及民俗文化篇目的教学

中学语文课程中较多的课文篇幅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由于文学创作在很大程度上都源于作家的生活经历,只有经历过的生活场景才能以更加朴实的笔触描绘出深刻的感情,从而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传承,课文中提及的很多场景都涉及到如今我们并不多见的民俗背景。若语文教师只是通过单纯的文本分析,学生难以知晓作者当时的生活状态,从而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深入领会。而通过在中学语文中融入民俗文化的教学能够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中描绘的背景,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加强中学语文课程中民俗文化教学的策略

2.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民俗文化素养

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点:一是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高考中的比重;二是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通过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提高学校教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能力。所以,无论从中高考升学考试,还是传承优秀文化的角度,中学教师应提升自身相关水平都责无旁贷。课题组前期的教师问卷显示,教师们也希望继续教育机构能为中学教师提供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业知识的辅导,从而帮助老师们全面、深刻地了解相关文化,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撑。

2.2 利用教材内容,充分开展文化教育

民俗文化可以作为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充分利用。民俗与人民的生活相伴而生,反映人民的生活面貌,它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有关民俗内容,能够使中学生在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教给人们珍视友谊的挚情;“离乡背井时,怀揣乡井土”教给人们热爱家乡的真情;“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教给人们忠贞不渝的爱情,“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教给人们祈福的美好心愿……这些都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的生活心态、美好理想,这些并非一时一地的风习,历经千年成为一种美的风范、善的追求、真的指归,给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如有涉及到相关的民俗知识时,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民俗材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文化及思想教育。

2.3 开发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在借助优质课程资源、开拓中学语文学习新渠道时,如果能充分利用民俗文化成分的支持,有效利用民俗文化素材,可以拓宽中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民俗文化无时无处不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化”教育。中学语文教师如果要提高学生的文化感受力,可以联系社会生活、运用贴近生活的材料,结合当地的风俗民情来进行教学,也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和民俗有关的活动,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这样就把民俗教育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阅历,使学生认识了生活、体验了人生。

2.4 设置选修课程,渗透民俗文化内涵

在学校的三级课程体系建构上,可以将民俗学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排列在课程体系之中,通过让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利用课程之外的时间进行学习。同时学校可以开发丰富的民俗文化读本,让学生在学习之余通过阅读这些民俗文化读物缓解学习压力,从而更好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

3 结论

总之,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最基础、最根本的部分,民俗事象点缀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而语文则是社会生活能动的反映,那么作为社会生活中最具有本土特色的民俗文化理应成为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所以,在语文课程建设中挖掘、整合并运用好民俗资源,无论是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师教学效果方面,还是在课堂中传承民族文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民俗文化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课题编号:CDDB19210)独家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钟俊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2]郭锋.《语文四界》[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10.

[3]冯汝林.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的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5.

[4]覃宗毅.中学语文的民俗教育探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