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3
摘要:人的行为就有目的性、多样性、可塑性、复杂性等特征。针对人的行为的解释,行为主义相关研究学者无疑提供了充分的探讨与诠释,直接当代社会学习与借鉴。行为主义的出现到新行为主义的的补充,不断弥补着行为主义理论的思想缺口,充实和发展这行为主义思想体系,体现了行为主义理论的珍贵价值,尽管如此,行为主义理论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旧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比较研究;借鉴价值
前言:行为主义学派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构成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学派的创立标志着心理学的第二波思潮得以蔓延,但是行为主义学派具有一定的反理智色彩。其创始人华生(J.B.Watson)在1913年在著有《行为主义观点的心理学》一书中首先提出,此后历经15年,华生的观点发展成为了完整的行为主义思想体系。在提出这一思想之后,受到了不同方面的评价,以及他的后来人B·F 斯金纳等人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完善行为主义体系,尽管对“意识法”做出了一定的让步,仍使它在身负美名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争议性。
一、行为主义的起源、发展与不足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在心理学发展历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和影响。[1]行为主义虽早有雏形,但是到20世纪上半叶才开始得以兴起,华生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影响心理学”作为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基调。华生认为的理论重点在于对动物和人类行为进行预测和控制。其坚持的行为主义解释原则为“刺激—反映(S—R)”。华生认为,有一定的刺激必将引起一定的反映,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和实验法对人的认为进行分析,这种对“目前正在做什么”和“为何这样做”这些现实性的问题。华生的理论对于解释人行为产生的源头性描述,从而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其理论过于夸大了环境的决定性作用,把人看成是对环境其绝对反应的机械人,难免后招致后来新华生主义者的批判。显然,华生提出的(S-R)刺激和反应公式过于简单化、机械化。这就使得行为主义显现出机械唯物主义色彩。
20世纪30年代以后,以托尔曼、赫尔、斯金纳为代表的的新华生主义,对华生的行为主义思想体系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完善。新华生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早期行为主义无视人内在的思想和情感过程所发挥的作用。托尔曼(Tolman,1886-1959)首先融入了一个中介变量(思维加工系统)即(S-O-R)模型,标志着新华生主义的来临。赫尔(Glark L.Hull,1884-1952)认为有机体内部进行的事实,应该用一套逻辑更加严谨的公式,演绎出相互联结的定理。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认为在坚持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可以对有机体内部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毫无疑问,新华生主义试图回应“人为什么会做出某种行为”这一类基本性的问题。勒温(Kurt Lewin,1890-1947)对华生提出的(S-R)刺激和反应定律持反对立场,他认为人处在一个能为场域(Field)中,人的行为(B)是与环境(E)与个人(P)相互作用的产物,并提出了B=F(P·E)定律,又被成为勒温基本定理。勒温认为倘若要改编人的态度和行为,必须同时研究环境和个体个性特征,将人的行为置于到了社会活动之中。
可以得出行为论过于片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斯金纳所提出强化,特别是间接性的强化的作用。相信人类的行为能够借助于强化的具体工具与方法的使用加以控制、指导、改变,无意识中衍生出习惯倾向。但是行为主义是从根本上就忽视了研究直接经验或意识的科学,已多次试验结果为数据,只注重了量的数字上发生的改变,却忽略了人是由体液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生物体,在内外刺激的作用下,激素和神经会本能的调节人的行为活动。
二、华生行为主义理论对当代的借鉴
行为主义思想及其理论被广泛的应用到教育学、行政学、公共政策学、消费者行为学等众多学科范畴之中,就其本质而言就带有极强的应用型和理论性。增强对组织中个体和群体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是行为主要分析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塑造社会价值规范和文化的培育以此反射到个体行为层面,对于塑造个体和团队行为大有裨益。华生行为主义的产生虽是适应美国经济危机、应对失业的现实背景下所产生的。但是该思想却盛久不衰,意味着有着他高于时代的价值。华生倡导的行为主义,曾普遍被认为是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理想得以实现,并因此极富隐蔽性和欺骗性地把心理学的理论思维引导到狭隘的机械唯物主义的思想道路。[2]
但其对当代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主要表现在,把外在刺激与人的行为充分的联系了起来,研究个体的行为不仅需要分析其外界刺激条件还需要分析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倾向性特征;实践意义表现在,根据人的行为的调节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参与度,为一个公司培育组织学习和构建学习型组织提供相应的思路借鉴。其中的强化理论被适用于许多医疗康复中,通过不断地通过强化训练,达到唤醒肌肉的活性,恢复一定的行动力;自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外界刺激,引起患者反应,持续的强化作用,最终形成固有的新模式和行为。不仅如此,在商业中刺激消费者的消费,通过有奖促销、兑换积分等,通过间断的强化,如奶茶店中的集邮五个兑换一杯奶茶;在公司的制度运行中,管理者可以根据对员工的需要,按需施激,将工作业绩给予及时的强化反馈,塑造和修正员工行为,改进经营绩效、提升经营业绩。总而言之,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力是持续到今,并且能广泛的适用于如今的很多程序性教学的理论基础,这些都是行为主义理论的里程碑般的不可撼动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宋耀武,景宏华.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评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03):22-25.
[2]高申春,李瑾,王栋.华生及其行为主义纲领的历史意义重估[J].学术交流,2013(10):19-23.
本文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四川农村环境协同治理能力提升研究》(CR1814)的成果之一。
作者信息:
1.姓名:刘婷; 性别:女;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消费者行为
2.姓名:董帅; 性别:男; 研究方向:社会治理、旅游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