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上海青浦区 201700
【摘要】目的 分析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联合CT脑灌注及血管成像的作用。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烟雾病患者共4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术前和术后开展CT脑灌注及血管成像检查,结合检查结果制定合理血管重建手术方案,统计比较术前术后的侧额、颞叶达峰时间(TTP)、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以及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 40例患者中1例开展直接重建,35例开展间接重建。术后TTP及MTT值比术前更低,VBV及CBF值比术前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联合CT脑灌注及血管成像有助于手术方式选择与术后疗效观察,值得采用。
【关键词】血管重建术;烟雾病;血管成像;CT脑灌注
烟雾病最早是由日本学者发现,该病是依据脑血管造影中无法清晰显示出脑底的异常血管网而命名,在10岁以下和30-40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1]。烟雾病危害极大,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危害主要表现在大脑出血与失血两方面,大脑缺血症状包含短暂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癫痫以及偏瘫等;出血有关症状包含脑出血、意识障碍、呕吐以及头痛等。因此,疾病一经确诊后需及时予以有效治疗。直接或者间接搭桥属于烟雾病治疗中的常用手段,但术前需对禁忌症、适应症开展评估,并对手术方案开展设计,术后进行疗效分析。本文就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联合CT脑灌注及血管成像的作用开展探讨,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烟雾病患者共40例,包含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9-50岁,均值(30.25±5.68)岁。体质量在35-68kg,均值(46.21±7.35)kg。脑出血17例,脑梗死19例,无症状4例。
1.2 方法
1.2.1 CT脑灌注检查
选择64排螺旋CT(美国GE),和眼眶—乳突连线平行开展扫描,调整到CT脑灌注扫描模式,参数设置:扫描时间50s,管电流150mA,管电压120kV,层厚度5mm,覆盖范围在12×12cm。对比剂选择370mgI/mL的50mL碘普罗胺,注射速率在5mL/s,得到图像312幅。将得到的图像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中,选择脑灌注软件包处理图像。以基底动脉为参考动脉,经去卷积算法得到脑部灌注参数伪彩图,具体包括侧额、颞叶达峰时间(TTP)、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以及平均通过时间(MTT)。由1名具备丰富经验的神经放射诊断医师协同分析,对灌注图像的病变层面开展测量,消除脑部大血管影响,尽量避开陈旧的梗死以及钙化组织,对病变区域、同侧小脑半球以及镜像对侧感兴趣区ROI进行手工勾画,将中线作为镜面对有关区域TTP、CBV、CBF及MTT开展对称测量,术前术后进行定量和定性比较分析。
1.2.2 血管成像
结束CT脑灌注后5min开展血管成像检查,对比剂选择370mgI/mL的40mL碘普罗胺,注射速率为5mL/s,放置ROI到降主动脉,通过自动触发技术开展扫描,由胸廓入口一直扫描到颅顶,参数设置:管电流200mA,管电压120kV,层厚度2.5mm,矩阵为512×512,准直为128×0.625mm,选择工作站中的血管分析软件对两侧的大脑中及后动脉、颞浅动脉、枕动脉的发育与走形开展评估,同时测量出血管管径大小。
1.3 观察指标
观察40例患者的血管形态特征,同时记录下术前、术后TTP、CBV、CBF及MTT值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0例患者中1例开展直接重建,35例开展间接重建。术前,TTP、CBV、CBF及MTT分别为(16.25±2.68)s、(2.48±1.20)mL/100g、(31.72±11.65)mL/100g·min、(6.80±1.45)s;术后,TP、CBV、CBF及MTT分别为(12.05±2.15)s、(3.35±0.75)mL/100g、(46.10±10.85)mL/100g·min、(4.80±1.05)s,差异对比显著(t=7.731、3.888、5.713、7.066,P<0.05)。
3 讨论
烟雾病发病原因暂未明确,临床治疗时多选择血管重建术,但该手术也具有一定适应症,若狭窄血管的供应区域脑血流量比膜功能阈值低时,开展血管重建无法对局部梗死的脑组织起到效果,因此,术前确定缺血部位的脑血流灌注情况对烟雾病治疗意义重大。
CT灌注成像通过功能成像这一原理,结合获得时间—密度曲线,得到TTP、CBV、CBF及MTT等脑灌注参数,进而获取靶组织灌注状态。血管重建前将CT脑灌注与血管成像结合开展检查,能对患者两侧的的颈内及颈外动脉、枕动脉、颞浅动脉、眼动脉和大脑前中后动脉管径、发育与走形开展评定,枕动脉的发育情况良好,但颞浅动脉的发育情况不佳,可予以直接重建,对血管不吻合者,可予以间接重建
[2]。且依据CT灌注成像的检查结果能对两侧缺血状况开展评估,通常选择缺血更严重一侧手术,当两侧的缺血情况相近时,应选取优势半球开展手术[3]。本次研究发现,40例患者中1例开展直接重建,35例开展间接重建。术后TTP及MTT值比术前更低,VBV及CBF值比术前更高,差异显著(P<0.05),提示血管重建后,烟雾病患者的脑血流情况有了显著改善,分析可能是联合开展两项检查,能在术前了解患者靶组织灌注情况、脑组织缺血情况和血管形态,给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一定指导作用,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手术疗效。
总之,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联合CT脑灌注及血管成像有助于手术方式选择与术后疗效观察,值得采用。
参考文献
[1]王二君.CT脑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3):73-75.
[2]张金戈,刘科伶,赵俐红,等.MR灌注加权成像与CT灌注成像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比较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49(5):749-753.
[3]刘海峰,张蔚,阳义,等.双源CT容积灌注联合血管成像评估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32(11):1755-1758.